13 动手做做看(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动手做做看(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2:10:37

文档简介

13
动手做做看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3月20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
  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二、对话平台
1、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⑴ “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⑵ 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⑶ 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 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四、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五、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二、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⑴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⑵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⑶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⑷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四、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五、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板书设计: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学反思: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来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同样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朗志万,是个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够查出来吗?这个故事对于伊琳娜来说,妈妈和朗志万对事的态度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
晚上自己细想,我这堂课上是不是话多了,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问题是就那四个大问题,分在课堂的不同时间,可是沉浸下来让孩子读、品的余地不够?这么说过去,如果孩子没有倾听,真的只是走过场罢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倾听是很重要的,倾听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13 动手做做看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交流识字方法、复现、辨析指导等,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通过观察插图、角色体验、语言品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的话,也不定都是对的”的含义,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的话,也不定都是对的”的含义,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1.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与手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杯子、金鱼、智慧树、智慧果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听懂
生气———→高兴
动手做提出问题       追问科学家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少,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写字教学时,可以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二字中虽然都有个“是”字,但两个字的结构不一样,“提”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二)朗读感悟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明确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了解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可用伊琳娜撅着嘴巴生气和面带微笑两张头像为媒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三)积累运用本文语言平实,要把引导积累运用与朗读感悟融合在一起,不可孤立地进行训练,这样既有助于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有助于内化积累、正确运用。(四)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二、聆听故事,整体感知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四、再读课文,学习一、二、三自然段五、写字指导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齐读课题。2.质疑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预测:1.这句话是对谁说的?2.动手做什么?3.为什么要做做看?有信心吗?师: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与动手做实验有关。(板书课题)二、聆听故事,整体感知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聆听精彩的故事吧!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范读或放课文录音)2.交流第一个问题。3.辨析:郎——良,并组词
。(“伊”在汉语中表示人的姓。)(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那么,妈妈和科学家要伊琳娜做什么呢?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要求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后反馈瞧,小鱼带着生词娃娃来了,你会读吗?(有条件可用课件显示:哎呀
漫出来
哄骗
鱼鳞)请两个孩子来读,注意把音读准。3.通过质疑、解疑的方法理解“漫出来”的意思,生活中你看见什么时候水在哪里漫出来?
4.去掉音节,只剩下单独的生字,这样你还会认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的,把好的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现在老师又要考考咱们在座的智慧小星星了,这些生字,你都会认了吗?请我们乘着小火车出发吧。

6.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我们已经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里去了,它们正在邀请我们去做客呢,打开语文书,翻到第58页,去美美地享受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再读课文,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j[_x0016_RB
xgD/S'/21_x0010_H3
1.
师: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在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Ef}\
|_x0016_>

BT|1%4-(生读后交流内容。)
Xnl_x0016_
4L_
XgC
_x0010_N0

;Wt(6
9;:s
2.师:你心目中的科学家是什么样的?
WvHhoLtla
tivX-mvvvo
/h
r7O
3.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崇拜科学家。那科学家说的话,你信吗?科学家朗志万就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谁知道是什么?
d"T7C` |

LX
(抽学生读,出示有关句子。)一个杯子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3x[,y|

b_x0012_o+wFyY

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小朋友,对于科学家的话,你会怎么解释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aP=
U)e
|_x0007__x0016_sg4.n444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
Qu
<"@_x0012_

EAS
1H]

(生读句子)
7:J3_x0019_b}.k_x0010_

师: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出示词语,积累。并把“不假思索”和“毫不犹豫”填入句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另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说:”(生个别读,分组角色朗读。)5.引导学生用“一个……另一个……”说话。(学生造句)6.过渡:事情是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伊琳娜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下课后去探讨,那么说了这么久,也该动动我们的小手了。五、写字指导1.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生活中的每一个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动动脑,动动手。下面我们练习写“提”和“题”这两个字,比较一下这两个字,你能发现什么?2.字形不一样,字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你会做下面的练习吗?选字填空提
题(1)
你有什么问(
)吗?(2)
老师向我们( )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3.指导书写:(1)两个字中的“是”写法的不同。
“提”字里的“是”最后的捺写得短一些,“问题”的“题”里的“是”那一捺要写得长一些。(2)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么运笔和安排结构的。(3)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帮助(4)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作业,写得漂亮的就夸夸他,你觉得谁没写好就帮帮他。
(1)“动手做做看”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妈妈、科学家郎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如:妈妈对伊琳娜说:“不能光想问题,你动手做做看。”故事中的小朋友怎么想的、伊琳娜怎么做的呢?继续听。郎志万对伊琳娜说:“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2)结合生字教学:“郎”、“伊琳娜”。(用学生教读、教师范读等方式正音)(水烧开时,水从茶壶里漫出来;汤盛的太满了,水会从碗中漫出来。)(生交流各种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的方法、猜字谜等。)(出示生字卡片,抽一个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h7B+ET7
d
(生辨析两个字字形上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o
U<1_x0016_zR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二、体味感悟,学习第四自然段三、研读课文,学习五、六、七自然段四、名言拓展,深化认识
o
U<1_x0016_zR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二、体味感悟,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去思考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答案了吗 生: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师:妈妈说──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师: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1)换词理解“光”。 
(2)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的语气) 
(3)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三、研读课文,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满水的杯子、金鱼。)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 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指导朗读“哎呀”,感受伊琳娜的惊讶。②换词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①抽生读。
②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生: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被朗志万哄骗了,朗志万说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漫出来,可结果伊琳娜试了一下,水却漫出来了。师:你被别人哄骗过吗?当时什么感受?(联系自身感受,有感情地朗读。)③师:伊琳娜觉得自己被哄骗了,也非常地生气。你能通过看图进一步理解吗?(出示教学插图)生:我看见水漫出来把桌布都打湿了,水还流到了地上,多糟糕啊!生:伊琳娜张大了嘴,眼睛睁得大大的,很吃惊,也很生气。④师: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⑤
师:那么“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⑥师:“第二天一早”又说明了什么呢?(伊琳娜着急生气地赶去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师: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学生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朗志万说的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品读“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2)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3)师:伊琳娜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吗?想想她以后会怎么做?(帮课文续编小故事)(4)你读懂了这句话吗?谈一谈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
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
。”四、名言拓展,深化认识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师生先解释意思,再朗读、积累。)六、书写指导:“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喝”指导好关键笔画,里面是个“人”。“朗”:左边不是“良”,指导好关键笔画:“点”。(生练习书写,师巡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换词理解“光”。 
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的语气) 
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指导朗读“哎呀”,感受伊琳娜的惊讶。换词理解“漫”(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进行表述。)(伊琳娜着急生气地赶去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妈的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个深奥的道理。]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