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教学准备与手段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善于思考动脑
阿切尔: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数量多,但其中好多字在生活中接触过,比如,“刀、酒、便”。要通过自主识字展示的方式,把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分类,然后有侧重地识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二)朗读感悟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教师可以倡导。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要多读。 学生的看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可以。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读好各部分课文。
(三)积累运用
(四)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配乐补充介绍邮票的知识。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3.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力( )裁( )斯( )论( )酒( )更( )刀( )栽( )撕( )伦( )洒( )便( )2.指导书写生字(1)归类指导:仍、使、便“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2)重点指导:英、整、式“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猜谜语:齐读课题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指导朗读重要语句。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趣味填词
复述故事二、人物对比
领悟道理三、交流事例
引领生活
四
、课外拓展
培养兴趣五、
查漏补缺
指导作业
一、趣味填词
复述故事1.课件出示:量词知多少。一( )酒馆 一( )先生 一( )邮票 一( )小刀 一( )别针 一( )机器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呢?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2.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复述。二、人物对比
领悟道理1.你喜欢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吗?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谁更多?为什么?2.师作小结:那个用别针刺邮票孔的人确实非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思考。但阿切尔更了不起,他除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动脑思考之外,还能把生活中的创意加以提炼、实践、研究,发明创造出了新事物。那个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小的创意竟成就了阿切尔邮票打孔机这项伟大的发明。3.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1)你能给“立即”换个词吗?英国邮政部门为什么会立即采用这种机器?
出示词语卡片“邮政”,补充介绍:邮政是专门经营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款,发行报刊等业务的部门。(2)你能给“仍然”换个词吗?算一算,这种机器大约已使用了几年?而且它将继续使用下去,可见它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让我们叹服阿切尔的才干,课件出示:阿切尔,我想对您说:“
!”(3)指名交流4.朗读全文三、交流事例
引领生活
1.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2.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3.师作引导:大家讲的都是发明家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实物出示塑料清洁球,补充介绍:有人发现用铅质清洁球擦洗东西很容易损伤器皿,就发明了把塑料可乐瓶剪成细丝,做成塑料球擦洗东西可方便了……4.学生发言交流四
、课外拓展
培养兴趣1.老师再来说一个发明创造,有人发现要把邮票粘在信封上有时找不到胶水很麻烦,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事先把它涂在了邮票背面。我们只要在上面滴一点清水,邮票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张邮票试试。2.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3.邮票里面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集邮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课外我们也去收集一些邮票吧!五、
查漏补缺
指导作业
1.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发明
发现
采用
使用
阿切尔(
)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于是他利用这个原理(
)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
)了这种机器,后来,邮票打孔机就在世界各地广泛(
)。2.你是怎么来区别“发明”和“发现”的?“采用”和“使用”较难感悟,只要会填就行。3.指名填空,全班齐读。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呢?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复述。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指名交流朗读全文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学生发言交流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是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朴实。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会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到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进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3月24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邮票,激情导入)
1、出示第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寄信、文化交流、欣赏、记录重大事件、收藏……)
2、每一枚小小的邮票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邮票的齿孔是怎样发明的?
2、默读课文,初知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讨论: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组推荐代表或自荐在全班交流。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还是研制邮票打孔机的人?一个反映灵敏、聪明手巧;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要创造发明,二者都需要。
5、老师设计或选择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解决:
据说,最初生产的卫生纸是完整无孔的,人们使用时需要用手撕开,使用起来不方便。后来,有人建议在一小段一小段之间切成孔隙,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巩固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组合互帮互助认读生字。
2、互相检测生字的认读。
3、教师抽查,游戏认读等。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正是因为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才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有了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业:同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刀、尔”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克服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结所学,交流感受
1、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带齿孔的邮票怎么发明的?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集体解疑。
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认识了阿切尔这个伟大的发明家,我们应该向阿切尔学习什么?
3、假如阿切尔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二、指导朗读
1、找好朋友商量这篇课文应该怎样读?反复练习。
2、指名朗读,适时评议。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我会认:
把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
2、我会写:
⑴ 认读要求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⑵ 介绍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合一合、减一减……)
⑶ 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三、作业
1、完成“填填写写”。
2、组词:
刀( ) 尔( ) 更( ) 正( )
力( ) 你( ) 便( ) 整( )
四、拓展知识
1、读一读“我知道”。
2、学生自由交流所了解的有关邮票的知识。
3、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邮票。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英国 发明家
善于观察、思考、实践
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和学生一样,我也懂得了许多有关邮票的知识,和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讲课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锻炼。
我们班有许多小邮迷,我借此机会请他们把自己珍藏的邮票带来给大家看,全班同学都承认邮票确实是“微型的小百科全书”,小邮迷们也高兴极了,决定把集邮进行到底。
我认为课文教学并不能拘泥于课堂,而应时刻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长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