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充气雨衣(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充气雨衣(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5 12:11:41

文档简介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教学课题
16 充气雨衣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周星期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3.通过朗读、比较、摘抄,积累“优美、旋转、称赞、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是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二是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与手段
生字卡片
词语卡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6
充气雨衣     ? 一直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        做    粗铁丝    塑料环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识字本课作为略读课文,没安排写字任务,只要求认识十四个生字。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充、粘、差”是翘舌音,“剪、旋、联”是前鼻音,“充、泳、棒、囊”是后鼻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特别是“膝”不要读成“qī”。本课形声字有“嘿、泳、膜、胎、剪”等,可利用其表音表义的特点识记。“差”可与“着”对比识记。
(二)朗读感悟本文较长,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 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读书、思考、找答案,抓住“看”“想”“做”三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小林遇事能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没什么深奥的地方,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们却没有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没有动手去改进它,这就是小林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可以安排小组讨论:你佩服小林吗 为什么
(三)积累运用“按音起名”。引导学生给多音字“缝、假”用不同的读音组词。做“找朋友”游戏。出示词语“慢慢”,课文中有两个词的意思与它相近,快找出来,让它们三个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四)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为语文园地的交流展示活动做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谈话引入:二.初读感知:三.默读课文,研读感悟:四.情感升华:
一.谈话引入: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遇到过什么难题?(学生交流。)5..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文学习。是的,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鞋子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孩子就会动脑子,想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充气雨衣。3.
学习生字“充”,正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需要充气的?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来读读这个故事,可以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2.听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一遍——边读边圈出生字,并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第二遍——借助小鱼身上的拼音,努力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时间允许可以多读几遍。4.检测字词读音:(1)指名一人读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其他同学校对。(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正音。5.教师引读课文:(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⑶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⑷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三.默读课文,研读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 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 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四.情感升华: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五.布置作业:1.摘抄句子,并学着用“像”来写一句话: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2.课后动手做一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结合班队活动课进行“小小发明家”的评比。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文学习学习生字“充”,正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需要充气的?齐读课题。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来读读这个故事,可以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听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一遍——边读边圈出生字,并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第二遍——借助小鱼身上的拼音,努力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时间允许可以多读几遍。检测字词读音: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 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总结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16
充气雨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3月30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朗读、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下雨天你们都使用什么雨具呢?在使用雨衣的过程中,当雨衣不够长时,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的情况呢?那你想过解决的办法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小朋友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发明了充气雨衣。
  出示课题:16、充气雨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主识记生字。
  3、向同桌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4、在班上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
  5、检查识记情况:
   ⑴ 合一合:
     耳──关(联)  前──刀(剪)  曰──者(暑)
   ⑵ 比一比:
     膜──摸     胎──抬     棒──捧
     差──羞     粘──粒     泳──冰
   ⑶ 读词语:
     旋转 塑料气囊 膝盖
   ⑷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个自然段。
  2、下雨天,小林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想怎么改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动脑筋,做小制作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词语:
    充满 联欢会 旋转 暑假 塑料气囊 内胎
    剪刀 差不多 真棒 膝盖 粘上去 游泳
二、学习课文四到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小林的充气雨衣的怎样发明出来的?经过了几个过程?
   ⑵ 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⑶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朗读课文。
  3、齐读四至六自然段。
三、齐读全文,说说你认为小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你想怎样改进?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讨论。
  3、评选最佳方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动动脑筋,做个小制作。
板书设计:
充气雨衣
解决问题──又出现问题──发明充气雨衣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