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庐山瀑布》,并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假期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风景如何?
2、今天跟老师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好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要求:
把字音读准,庐、紫、川。
2、指名学生分行读诗句,注意正音。
3、学习生字“庐、瀑、炉、疑”,重点正音“瀑”。(学生很容易读成“破”)
说说在读这4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庐、炉”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庐、瀑、炉”的韵母相同,“疑”是整体认读音节。
给生字扩词。
4、齐读古诗。
三、朗读感悟
1、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
理解“香炉”。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紫烟”在这里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云雾会是紫色的?抓住“生”字进行朗读指导。
遥看瀑布挂前川:
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行朗读指导。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理解“飞”,说明什么?“三千尺”又说明什么?(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疑”,“落九天”说明什么?朗读指导。
3、简介作者:
你还知道什么?
简介诗人“李白”。
四、美读成诵
1、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教师配乐范读。
3、个人展示读。
4、挑战读:
学生站起来说自己要挑战谁?跟他赛读。
5、跟同桌互读。
6、齐背古诗。
五、书写生字
书写生字“炉、银、烟、流”,重点指导“流”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教学反思: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情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情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17 古诗两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学目标
课(章节)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教学准备与手段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4.写字指导。“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二)朗读感悟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三)积累运用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四)实践活动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第一课时^Ol&l#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流“。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1.
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2.
考考你:唐代的大诗人中,谁被称为“诗仙”,谁又被称为“诗圣”?你对他们还有哪些了解?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二首”就是这两位大诗人的名作。出示古诗题目:《望庐山瀑布》、《绝句》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望庐山瀑布》。齐读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5.理解诗题:(1)教师简单介绍“庐山”。也可以让曾去过庐山的学生介绍庐山,引出瀑布。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落实“望”的字义)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2.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生自由读。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联系李白的《赠汪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妙用。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流“。
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考考你:唐代的大诗人中,谁被称为“诗仙”,谁又被称为“诗圣”?你对他们还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二首”就是这两位大诗人的名作。出示古诗题目:《望庐山瀑布》、《绝句》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生自由读。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
一、复习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5.生自由读。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有机落实理解诗意。)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西岭对东吴
千秋对万里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窗”和‘柳“。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5.生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