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3-05 08: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选择题(共60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1.地球春分后绕日公转240°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
,则“小雪”节气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雪”节气我国各地气候、物候等方面特征有较大差异。下列《小雪》诗可能描述湘赣地区的是
A.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B.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4.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增加
C.用工成本上升
D.人才外流严重
读东亚部分地区2016年3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形势图,回答5~6题。
5.此刻,首尔的风向最可能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该时段,东京的天气状况是
A.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B.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
C.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
D.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7~8题。
7.
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8.
2000年~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读X、Y、Z三种不同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若仅考虑收益高低,则适宜种植Z作物的区间为
A.O—A
B.A—B
C.B—D
D.A—C
10.随着市场不断变化,X、Z两作物收益相对稳定,Y作物收益变化为Y’。则下列变化可能出现的是
A.农民更倾向于扩大Y的种植面积,减小X、Z的种植面积
B.农民更倾向于减小Y的种植面积,扩大X、Z的种植面积
C.图中A点会向右移动,B点会向左移动
D.图中A、B点会同向移动,但左右方向不定
“岱崮地貌”(如下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1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13—14题。
13.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
1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某地理兴趣小组4月初前往皖南某村观赏“油菜花”,发现当地山坡上分布着坡耕地和梯田两种耕地形态(如下图),统计表明开垦初期向阳坡的坡耕地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同等条件(包括海拔、坡向、农作物类型等)下的梯田,但以后逐渐逆转。读图回答15~16题。
坡耕地
梯田
15.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
①农作物生长期内坡耕地地表获得的平均太阳辐射量大于梯田
②坡耕地的平均日照时间长于梯田
③坡耕地的农作物植株接受太阳照射的表面积大于梯田
④坡耕地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强度小于梯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图中的坡耕地对当地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不可信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下游的江河湖塘淤积严重
C.水土流失加剧
D.地下径流显著增加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左图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右图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t1
B.t2之前
C.t1之前
D.t2
18.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降水变率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读我国部分地区按纬度、经度平均的逐月降水变率的季节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逐月降水变率总的情况是
A.从7月到12月降水变率趋小
B.从1月到7月降水变率趋大
C.12月是西高东低,8月是东高西低
D.南方地区各月降水变率比北方地区低
20.有关逐月降水变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洞庭湖地区7月降水变率较大,主要是副热带高压的年变化较大
B.广东、广西一带11月降水变率最大,主要是锋面雨带移动造成的
C.华北地区1月降水变率最小,此时冷空气势力最强,降水稳定
D.华北地区最大变率出现在7月,此时夏季风不稳定,降水也不稳定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1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21~
22
题。
2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

C.③
D.

2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5
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2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
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23~
24
题。
2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
题。
25.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27
~28
题。
27.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B.
北京时间11

C.
北京时间14

D.
北京时间17

28.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下图7
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
题。
29.
图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
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
年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4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
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
,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
,这主要是因为
。(3
分)
(2)简述湄公河
的水文特征。(3
分)
(3)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的原因?(2分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哪些影响?
(4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哪些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4分)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
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分析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2分)
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分)
(2)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说明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原因。
(4分)
(3)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的积极影响
(4
分)
33.下面两图分别为广州和成都PM2.5浓度月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比较广州与成都PM2.5浓度月度分布的异同,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
1~5
BCCCB
6~10
CCBCA
11~15
CCCAB
16~20
DDCCA
31.(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32.
(1)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攀枝花有煤铁资源,靠近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老工业基地会面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乏力动力。
(2)老年人冬季怕冷,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有利。其他原因可以从交通、
环境、
旅游等方面分析。
(3)人口迁入对房地产、旅游有促进作用,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另外,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工业区位和人口迁移
33.相同点:两地PM2.5浓度冬季高,夏季低。(2分)原因:两地降水冬季少,夏季多,夏季降水多有利于空气中PM2.5的沉降。(2分)
不同点:成都PM2.5浓度比广州高。(2分)
原因: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
PM2.5扩散;冬季逆温严重,不利于
PM2.5扩散。(每点
2
分,共
4
分)
2000年
2012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