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3 14: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提纲
一、“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开始:626年,
(唐太宗)登基,年号

3.原因:唐太宗吸取了隋亡教训;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4.治国政策:
(1)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唐太宗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
等担任要职。这批大臣能干廉洁、敢于直言、办事效率高,在协助皇帝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唐太宗大力推行唐初创立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丝绢或麻布)来替代劳役。
(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唐太宗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了《
》,废除了一半的死刑条目和“鞭背”等酷刑。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
、太学等学校。唐太宗常到学校视察,下令扩建校舍,增招生员。
(5)实行
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用
、封赏、接纳子弟到长安读书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上层,加强和他们的联系;而当
贵族率部进攻内地,直逼都城长安时,他立即派兵迎击,直至把东突厥灭亡。这种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唐太宗被突厥等族首领拥戴为“
”。
(5)结果和影响
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627—649)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二、女皇武则天
690年,
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登基:712年,
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前期主要年号是

2.原因: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3.治国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
、宋璟担任宰相;
(2)发展生产,兴修
鼓励扩大耕地面积;
(3)整理财政,主要是清理土地和户口;
(4)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
4.影响: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
随堂演练
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4.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现象表明
A.唐太宗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B.唐太宗比较注重整顿吏治
C.唐太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
D.唐太宗比较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5.人们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能获得这样的评价是因为
A.她继续实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
B.唐太宗给她留下了大量人才
C.她是一个铁腕女政治家
D.她的很多做法都有争议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7.“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8.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9.“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最大的不同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10.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唐大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二:唐大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3)唐太宗以上述思想治国,使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1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选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才出现了材料一中的局面。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材料一局面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相同之处。
13.唐朝出现了两次盛世局面,这与唐代历史上的两位著名君主分不开,让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治国之道,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教训。
【励精图治显英明】
材料一:见右图
(1)你知道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辉煌治世帝国盛】
材料二:(经过唐大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2)请分析材料二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气度恢宏说开元】
材料三: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海清河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材料四:千古帝王,纵横驰骋,说不完的壮怀激烈,道不尽的叱咤风云!
(3)开元初年,唐玄宗有哪些“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措施?填写材料四中A、B两处代表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相同的措施。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A
6.C
7.A
8.A
9.A
10.D
11.(1)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
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他的认识是吸
取了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体
现唐太宗知人善用,重视纳谏的思想。
(3)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
12.(1)开元年间人口增加、粮食充足、社会安定,唐朝
进入鼎盛时期。
(2)措施:唐玄宗勤于政事;选用贤才;提倡节俭;
整理财政;废除苛法等。因素:唐太宗、武则天
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3)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才。
13.
(1)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与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
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隋暴政而亡的
教训。“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
隋炀帝。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
的賦税徭役;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简法轻刑,修订法律;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加上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从而出现了这种盛世局面。
(3)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理财政;废除酷刑苛法;提倡节俭等。
A:“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提倡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