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古典诗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白话新诗,然而,一代伟人毛泽东,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赋予古典诗词以新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从《词两首》中体会一代伟人气贯长虹的豪迈才情吧!写作背景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写作背景 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1. 长空:
2. 碎:
3. 咽:
4. 漫道:
5. 迈步:
6. 从头越:辽阔的天空。
杂碎、细碎。
声音受阻而低沉。
别说,不要说。
大踏步。
重新跨越。听课文范读。
用竖斜线画出节奏停顿。齐声朗读《忆秦娥·娄山关》 所谓品读,就是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从细节和整体来分析他们在内容和行文上的妙处。 默读“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从字词句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仔细品味,鉴赏交流。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从写作时间上看,应是冬风,点明了行军的季节。
“烈”,猛烈,说明寒风刺骨,写出了环境的艰苦。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长空”,广阔的天空。“晨月”,拂晓时分的月亮,点明了行军的时间。“雁叫”、“霜”,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并非秋季之景,这一句渲染了一种空旷、寂寥、清冷的气氛。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开头两句为自然环境描写,点明了行军的季节、时间,写出了环境的艰苦,渲染了出征的悲壮与惨烈,为全词点下了悲壮的基调。
小组交流,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字词,或者一个句子,说说它的美妙之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碎”,杂碎、细碎。写出了行军之急、行军之速。“咽”,形容晨风中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两句以声写人,刻画了红军不畏艰险的英雄形象和精神风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写出了娄山关的雄伟险峻,说明战斗环境恶劣。“漫道”,别说,不用说。“真如铁”,写出了娄山关的牢不可破、坚不可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前半句写出了红军的不畏艰险、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后半句形象地勾画了红军跨越娄山关的雄姿,表达了胜利的豪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诗人跨越娄山关纵目所见的实景描写,同时暗示了未来战斗的艰辛与曲折,悲壮之情与开头遥相呼应。 这首词上片写红军拂晓时分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片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跨越娄山关的情景,下片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跨越娄山关的情景。 通过对娄山关战斗的侧面描写,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全词于悲壮沉郁之中充满昂扬的斗志,展示了一位伟人的博大胸怀。沁园春·雪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 须:
2. 红装
3. 素裹:
4. 妖娆:
5. 折腰:
6. 风骚:
7. 风流人物:等到。
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艳丽多姿。
崇敬,倾倒。
这里借指文学才华。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听课文范读。
用竖斜线画出节奏停顿。齐声朗读《沁园春·雪》诵读时需注意:
1.品析“望”、“顿”、“惜”等词的妙处。
2.品析写景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要微观把握与宏观把握相结合。 默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字词句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仔细品味,鉴赏交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点明地域之广。“千里”、“万里”为互文,指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是作者登高远望之所见,又含有想象成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封”,是静态,“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雪飘”,是动态,“飘”字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穆又生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短短三句,勾画出了一幅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这是总写北国风光。 小组交流,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字词,或者一个句子,说说它的美妙之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望”字统领下文,“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视觉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迈形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失滔滔”,一个“顿”字形象地表明了黄河封冻的迅速,极为夸张地写出了严寒的威力,与“千里冰封”相照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运用比喻手法,化静为动,将群山与高原写活了。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山原雄伟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意为等到,点明以下为想象之景,这是虚写。“看”照应“望”。“红装”、“素裹”为借代手法,分别指红日、白雪。这三句写想象雪后天晴的壮丽景色。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评北国风光,总结上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江山想到英雄人物,展开下文对历史英雄的评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竞”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一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形象地概括了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姿态和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惜”字领起下文,奠定了对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惜”的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中含褒。第二,委婉地批评他们的不足。第三,“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作者通过这两首词委婉地指出了历史上四位帝王短于文治的历史局限性。“只识”语含嘲讽,批评了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为下文抒怀做铺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意为都已经过去了,简洁地结束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快速转入抒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山河。下片由景及人,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抱负。全词大气磅礴,充满了乐观豪迈之情,展现了一代伟人的远大抱负。 全词写景笔法多样,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描绘;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有实写,有虚写。此外,还运用了互文、对偶、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在行文上总分结合,前后照应,过渡衔接自然。 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2. 下列词语中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分外(特别)?? 略输(差)????????
B.须晴日(等到)????顿失滔滔(立刻)?
C.惟余莽莽(只)????俱往矣(都)????????
D.西风烈(剧烈)????苍山(苍茫)?1. 给红色字注音。
娄山关(????)? ??折腰(????)??????????
妖娆(????)???????? 分外(????)???????????D lóu ?zhé ?ráo ?fèn 3. 课外阅读公木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摘录毛泽东诗词中咏雪美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