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溶解度的定义。
2、了解溶液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3、了解溶液溶解度曲线、种类及意义。
【课前自学】
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水中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
2、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食盐,就是说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
。
3、20℃时,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31.6克。此时,饱和溶液
克,溶质
克,
溶剂
克。
4.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100克水,表示
【课堂探讨】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思考:物质的溶解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公平合理的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4、判断题(错的请说明理由或举反例)
(1)、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8克食盐,所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克/100克水。
(2)、50
℃时,烧杯中最多溶有30克氯化钾,所以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0克/100克水。
(3)、60
℃时,
100克水中溶有75硝酸钾,所以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75克/100克。
(4)、6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11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100克水。
5、溶解度曲线
以
为横坐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纵坐标,形象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
。
6、如下图所示,A、B、C分别表示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3℃时,3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②______℃时,B和C的溶解度相同。温度对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
7、思考: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曲线上面的点和下面的点的意义
请各例举一种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并说说他们的区别。
9.其他常用的溶剂还有哪些?试举例说明。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
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
学生答:不是
问: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自来水
从中可以看出,自来水并不是纯净水。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
纯净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天然水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时,许多物质就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海水、河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板书:1.天然水是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
混合物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学生活动: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量多用大匙,量少用小匙
往试管装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
活动1:高锰酸钾和蔗糖分别放入2烧杯水中,观察现象,并由一名学生来描述
现象:高锰酸钾不见了。
解释: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钾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如果把形成的液体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温度保持不变,不管过了多长时间,蔗糖或高锰酸钾都不会分离出来,这两种液体是很稳定的。
板书:2.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讲解: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物质的微粒高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匀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质和浓稀都一样;稳定性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会有物质析出。
同学们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第一,均一和稳定是溶液的特征。第二,分散两字体现溶液的形成。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叫做溶质,另一种物质叫做溶剂。
板书: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溶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食盐水,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如稀硫酸,水是溶剂,硫酸是溶质)。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提问: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回答: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讲解:根据上面学生回答的溶质和溶剂,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进一步指出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l)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做溶剂,非液态物质叫做溶质。(2)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水
B.纯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
(
)
3)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
(
)
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l)
注射用葡萄糖液
(2)
医用卫生酒精
(3)
生理食盐水
(4)
石灰水(共45张PPT)
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天然水,如海水、河水、溪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溪
水
各种饮料
水溶液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
活动
2、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你发现____________。
1、把一药匙蔗糖放入一杯水中,你发现___________。
组成蔗糖的蔗糖分子或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
、稳定的液体。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
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高锰酸钾
能溶解在
水
里
蔗糖
能溶解在
水
里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2、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1、溶质
溶剂
溶液
你认为在溶液中这三者的质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吗?
泉水中溶入了矿物质、氧气、二氧化碳,那么,其中的溶质是什么 溶剂是什么
溶质(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蔗糖、高锰酸钾、盐、碘等。
液体:酒精、煤油等。
气体:二氧化碳、氧气等。
溶剂(液体)
水、酒精等。
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
物质?它是溶质吗?
思考
溶液
组成
溶质
溶剂
特征
均一
稳定
小结
活动
取用固体小颗粒状药品一般用药匙。
取用固体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
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一般用纸槽。
1.溶液是一种_________
、_________的混合物。
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3)碘酒: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A.食盐
B.蒸馏水
C.酒精
D.天然水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课堂练习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C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 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课堂练习
5、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纯牛奶 B白醋 C粒粒橙 D冰水
D
B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蔗
糖
在20ml水中大约能溶解7g食盐.
在20ml水中大约能溶解38g蔗糖.
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
可见: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主要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蔗糖的溶解能力比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思考】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
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实验演示】蔗糖的溶解
现象:得到蔗糖的溶液,到一定时候蔗糖不再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
1、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2、温度稍有降低,如果就会有一些溶质析出,表明原溶液是饱和的。
3、如果溶剂稍有蒸发,溶质就会有析出,表明原溶液是饱和的。
【思考、讨论】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1.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溶液
比较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条件
区别
相互转化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溶质不再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温
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
『回顾』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
能力是不一样。
『讨论』怎样定量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定标准;
标准里应该含有哪些物理量呢?从哪些
方面考虑?
从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考虑。
定溶剂的量、定温度、定状态
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在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某物质的质量(克)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解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如何比较
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
这句话的含义是
此时,饱和溶液
克,
溶质
克,
溶剂
克,
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氢
氧化钙,则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
20℃时,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31.6克。
131.6
31.6
100
0.165克
判断是非: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克。
(5)在3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后达到饱和溶液,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
.
.
.
.
溶解度/
g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硝酸钾
.
.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2、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2)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3)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溶解度/
g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温度/℃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A点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
47g
44g
60g
A.
B.
3、B点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68
℃
)时,硝酸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34克)。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68
134g
小于
B.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练习: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甲
乙
丙
B
温度(℃)
溶解度
(g)
T1
T2
(1)T2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T1时的甲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变成
_______________.
甲
T1℃时,甲、丙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相等
不饱和溶液
活动
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表明,在溶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有些则温度变化不明显。
人们利用某些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为野外工作者设计了方便、安全的自热罐头;反之,人们用硝酸铵制作冰袋。
应用——自热罐头和冰袋
浊液
黄河水中含有很多泥沙,水的颜色发黄,黄河由此得名。黄河水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是一种典型的悬浊液。
编号
1
2
3
4
实验
内容
泥土
水
熟石灰
水
食用油
水
煤油
水
振荡
静置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分层
分层
分层
分层
悬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乳浊液
活动
观察在水中加入不易溶解物质后的现象
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于液体里所形
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另一种液体里
所形成的混合物
名称特征
溶
液
悬
浊
液
乳
浊
液
形成过程
稳定性
长期放置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均一、稳定的
下沉
(分层)
上浮(分层)
牛奶
石油泄漏污染海水
泥水
豆浆
小结
洗涤剂
洗涤剂的分子,一端易溶于食物油和煤油,另一端易溶于水;亲油的一端钻进油滴,无数洗涤分子包围在油珠周围,使油状的小液滴破碎,变得细小;而亲水的一端向外,这样使油与水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除去油污。
其他常用的溶剂
活动
1、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5ml汽油,然后分别滴入2滴
食物油,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
2、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5ml酒精,然后分别加入1小块
碘晶体,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表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但不是万能的溶剂。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酒精能溶解碘,配成消毒用的碘酒;汽油能溶解油脂,人们常用汽油擦除油污。
『思考与讨论』
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可以怎样确定溶质和溶剂?
用水做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水溶液通常不论液体的含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另一种物质看作溶质。
当其他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是通常把溶液里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溶剂,把含量较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溶解度?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把握哪四个要素(关键)?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6:100:136
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C、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
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20克
A
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A的溶解度是20克.
(2)
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
度是10克.
(3)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
X
)
(
X
)
(
X
)
(
X
)
S
T
t
0
t
1
t
2
m
n
p
C
B
A
Q
0
t
2
时,C
物质溶解度为m克
B
(2)Q点表示的意义是
练习: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4)
t
0
℃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t
1
时,Q
点A、B、C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A、B、C
曲线的意义
1.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2.
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倾斜程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
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这杯硝酸钾溶液是饱和的吗?
方
法
1.往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看是否溶解
2.蒸发一些水,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3.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结论:
溶解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溶解能力的大小与温度有关1.3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条件。
【课前自学】
1.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
的。
2.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主要是由
决定的
3.饱和溶液是指
,
不饱和溶液指
。
4.平时喝的汤水中溶有食盐,这样的食盐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
5.“饱和溶液一定是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课堂探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可举反例证明
①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
②一定温度,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
③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④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
⑤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⑥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6.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7.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8.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
__
_、_
___。
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思考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液饱和程度变化的影响
10.思考: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那么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
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什么叫溶液?溶液的组成?
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
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三
给(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
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练习: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显示投影卡片:
总之:利用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或“溶剂”相对量的方法。
投影: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讲述: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2g食盐和0.1g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讲述:室温下,2g食盐完全溶解在1
( http: / / www.21cnjy.com )0mL水中,得到均一、透明的溶液,此溶液虽然是不饱和溶液,但它是浓溶液。而另一支试管内,0.1g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内上层澄清溶液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但它是稀溶液。
板书: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板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就是说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100g。S=36g
小结:本节学习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讨论了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概念,重点掌握饱和溶液的概念。
作业
附1: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3.将饱和的硝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正确?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
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吗?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下实验。
实验:观察泥土、植物油、蔗糖和食盐的状态,把它们分别加入4支各装有10mL水的试管里。按下表Ⅰ、Ⅱ、Ⅲ三步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变化的全过程,记录并比较产生的实验现象。
提问:四支试管在Ⅰ、Ⅱ、Ⅲ
三步实验操作中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回答:指定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或不完整,由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讲解:科学研究中常对物质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学习上也是如此。根据盐水、糖水、泥水、油水表现的不同现象,可分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板书: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提问:在上面的实验中,哪种物质溶于水可制得溶液?
回答:食盐和糖。
小结:由实验可知,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不是都能够形成溶液的。食盐水和糖水是溶液,泥水是悬浊液,油水是乳浊液。
分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除了水以外,我们还经常使用哪些溶剂呢?
板书:四、其他常用的溶剂
实验1: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汽油,然后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加入一小块碘晶体,振荡后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
教师讲述:以上说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但不是万能的溶剂。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使用各种各样的溶剂。
酒精——溶解碘,配制碘酒
汽油——溶解油脂,去油污
板书:
1、用水作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有水的溶液,不论液体含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
2、当其他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溶剂,把含量较少的一种叫做溶质。1.3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课前自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说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加热蒸发自来水或天然水。发现蒸发皿中都留下一些物质。这能说明什么?
把一小匙蔗糖放入一杯水中,或把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放入一杯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如果把形成的液体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温度保持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这两种液体有没有发生变化?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溶液的特征:
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
溶质:
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溶质
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食盐水,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一般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
。如食盐溶液,
是溶质,
是溶剂。当其他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多的叫
,含量少的叫
,比如5毫升汽油中加入10毫升机油,
是溶质,
是溶剂。
溶液的定义中:
指物质的微粒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质和浓稀都一样;
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会有物质析出。
同学们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
第一,均一和稳定是溶液的特征。
第二,分散两字体现溶液的形成。
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叫做溶质,另一种物质叫做溶剂。
提问: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注射用葡萄糖液、医用卫生酒精、生理食盐水、石灰水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小张家的鱼缸里养了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漂亮的金鱼,一天,小张突然发现有一条金鱼死了。小张猜想,可能是水中有了细菌。小张认为,高温可以杀灭细菌,所以开水中细菌较少。小张把金鱼缸里的水全部换成了冷开水,不一会,小张发现全部金鱼都游向水面,不断张口,一些金鱼开始“泛白”,看来马上要死了,小张可急坏了。
请你解释其原因,并提出抢救小金鱼的办法。
原因:
办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29张PPT)
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溶质、溶剂和溶液
溶质:像蔗糖、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所得到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即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把20克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克,则其溶剂水的质量为(
)
A
.24克
B.4克
C.20克
D.16克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
根据生活经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一下,什么样的物质可以称作为溶液吗?
说一说: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放置不会分离
氯化钠注射液的部分说明书见下图。
【规格】100毫升
0.9克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剂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均不可使用。
【贮藏】密封保存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为什么
氯化钠
水
不会,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
粉末状固体:
往试管装固体:
用镊子取用
用药匙取用
可用纸槽送入
想一想: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小玲的衣服被圆珠笔中的油弄脏,她在家里用大量的清水、肥皂洗,但怎么也洗不干净,妈妈回来了,拿过小玲的脏衣服,倒了点汽油在污迹上,再用水洗了洗,小玲一看,嘿!一点油污都没有了。
能溶解圆珠笔油污的溶剂_____________
汽油
碘酒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对小外伤、扭伤及碰伤皮肤尚未破者不仅活血消淤,还能防止细菌感染
。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______。
但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当做溶剂。
量少的为溶质
3、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混合时
量多的为溶剂
气体
1、溶剂有多种(水、酒精、汽油等),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小张家的鱼缸里养了好多漂亮的金鱼,一天,小张突然发现有一条金鱼死了。小张猜想,可能是水中有了细菌。小张认为,高温可以杀灭细菌,所以开水中细菌较少。小张把金鱼缸里的水全部换成了冷开水,不一会,小张发现全部金鱼都游向水面,不断张口,一些金鱼开始“泛白”,看来马上要死了,小张可急坏了。
请你解释其原因,并提出抢救小金鱼的办法。
酒解鱼腥的原理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很多无机物和有机物都能溶解在其中。我国的烹饪技术把酒看成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特别是在烧鱼时,非得加上一些料酒。
原来鱼的内脏和肌肉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胺,其中的其中的二甲胺和三甲胺具有很浓的腥味;加入料酒后,由于酒精的溶剂作用,能使这些胺类更快地从组织内部提取出来,随着蒸煮而除去,这就是酒解鱼腥的原因。
不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取3只烧杯,各加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溶解硝酸铵
溶解氯化钠
溶解氢氧化钠
8℃
7℃
8℃
17℃
比水温低1℃
比水温高9℃
无变化
[交流与讨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请提出建议。
建议1:_______________
建议2:_______________
建议3: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有些物质溶解温度变化不明显。
溶解时不断搅拌
溶解时加热
把固体研细后溶解
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吗
[实验3]少量泥土、植物油、食盐、蔗糖晶体,分别放入四只盛5ml水的试管中,按Ⅰ物质放入水后,Ⅱ充分振荡,Ⅲ放置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⑴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浊液
⑴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微粒
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
宏观特征
共同点
实例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固、液或气态
固态
液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混合物
食盐水、糖水、碘酒
泥浆
乳白鱼肝油
肥皂水是乳浊液
这些是溶液
牛奶是乳浊液
血液是悬浊液
其它常用的溶剂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取2只试管,各加入5ml水和汽油,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2]:取2只试管,各加入5ml水和酒精,分别加入少量松香粉,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结论]: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
【思考】:衣服沾了油怎么办?
[结论]:用汽油擦
亲水基
亲油基
洗涤剂的组成
洗涤剂原理
【例】: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
干洗的衣服不能即日领回?
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人害性.所以,拿干洗衣服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使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
A.牛奶
B.泥水
C.液氧
D.
碘酒
2.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
A.上面和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C.不一定相同
3.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锈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D
B
B
4.下列小实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食盐
粉尘
植物油
蔗糖
水
水
水
汽油
5.等同条件下,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6.现有一杯糖水,取出一部分,测其密度为a
g/cm3,则剩余糖水的密度是(
)
A.小于
a
g/cm3
B.等于
a
g/cm3
C.大于a
g/cm3
D.无法确定
B
A
B
C
D
B
B
7.若要加快某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而又不影响实验效果,则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的是(
)
A.不断搅拌
B.加热
C.将固体粉碎
D.加溶剂
二、交流与讨论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中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右边支管的液面上升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生石灰
c.活性炭
d.硝酸铵
e.氢氧化钠
f.浓硫酸)
红墨水
水
b
e
f
D
泥土+水
植物油+水
食盐+水
蔗糖+水
Ⅰ物质放入水后,
Ⅱ充分振荡,
Ⅲ放置
泥土沉到水底
植物油漂浮在水面
食盐沉到水底
蔗糖沉到水底
浑浊,有泥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浑浊,有小油滴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透明,食盐溶在水中.均一
透明,蔗糖溶在水中.均一
不稳定,有泥土沉淀下来
不稳定,油水分上下两层
稳定,无食盐析出
稳定,无蔗糖析出
实验现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