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试卷
一、
选择题
1.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其政权性质的是( )
A.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皇室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
D.签订对德和约,退出大战
2.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满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C.实行大工业企业国有化
D.赢得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信任
3.
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这一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
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B.走由中心城市突破,进而扩展到农村的道路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受到帝国主义的干涉
5.
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 )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6.
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7.
李明在学习了十月革命的内容后
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D.这次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8.
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
A.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
B.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
C.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
9.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0.
有一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
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11.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D.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12.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成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是( )
13.
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攻占冬宫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4.
下列哪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
A.七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15.
下列人物中属于俄国十月革命领导人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基洛夫
D.叶利钦
16.
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7.
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A.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
B.1861年改革、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明治维新
D.1861年改革、俄国二月革命
18.
1922年,下列哪些国家最早和下图标志有关系
( )
①白俄罗斯 ②哈萨克 ③立陶宛 ④俄罗斯 ⑤乌克兰 ⑥外高加索联邦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9.
据新闻热线2010年5月9日报道,长春沙俄领事馆旧址修复,希望市民提供老照片。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是在( )
A.巴黎公社起义中B.二月革命中
C.十月革命中
D.宪章运动中
20.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的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B.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攻占冬宫
二、
综合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摘自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2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摘自《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应用地理、历史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
B.为了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C.为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D.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
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西伯利亚平原
D.东西伯利亚平原
③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和南部。东欧平原的河流域和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
④材料1和材料2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⑤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⑥从材料1到材料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2.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走向强国之路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的历史壮举。红星中学九年(6)班同学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
探究一:革命风暴
(1)1917年10月,俄国大地发生剧烈的震动,整个世界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探究二:道路探索
(2)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探究三:建设成就
(3)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探索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这种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四:明理辨析
(4)有人认为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苏联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抑制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3.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
(1)领导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谁?他为了发展经济采用什么政策?
(2)二战期间为了打败世界共同的敌人,前苏联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何历史影响?
(4)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国改革借鉴?
24.
下面是1917年11月20日中国《民国日报》报道的几则消息:
“八日伦敦电: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
“七日俄京电:海军士座,奉美克齐美尔党的命令,携械占据俄宫立通讯社、电报总局、官银行、玛里宫(临时国会即以此宫为会所,今已休会)。京中未起骚乱。”
“八日伦敦电:路透社电接俄京官立通讯社报谓:美克齐美尔党占据都城,已四处拘捕大员。此次主谋者为里林氏,现在里林氏要求即行休战媾和。”
请回答:(1)上述材料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美克齐美尔党指什么?主谋者里林氏指的是谁?
(3)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新成立的政权叫什么?
25.
在世界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7日晚,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这是进攻冬宫的号角。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构成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战争中为抗击共同敌人而开展的合作也促使苏联同美、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佳状态。
材料三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大国崛起》(唐晋主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革命事件爆发?此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2)依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遭到哪个法西斯国家的突然袭击?苏联战场上展开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3)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请举出二战后期苏联、美国和英国为加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召开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名称。
(4)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3、B 4、
B
5、A6、
D7、
C
8、
B
9、
C
10、
D11、
A
12、
C13、
D14、B15、A16、D17、
B
18、A19、
B20、
B
二、综合题
21、①D
②A
③东欧
伏尔加
顿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
⑤材料1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2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22、
(1)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2分)1936年新宪法
(4)不对(1分)因为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也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23、
(1)列宁;(1分)新经济政策。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时是可以进行合作的。
(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2分)历史影响: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1分)
(4)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内民主,避免分裂。
24、
(1)报道的是1917年11月发生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美克齐美尔党指布尔什维克党,里林氏指列宁;
(3)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新成立的是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25、
(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
(2)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
(3)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
(4)苏联解体;多极化。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