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7 15:4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关注自然 忧患意识

2.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1)酬和 (2)狩猎 【出处:21教育名师】
(3)美味佳(yá0) (4)相形见(chù)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
们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③城市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阔平
坦了,增多了树木花草。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④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1)第①句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
(2)第②句有一处搭配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 。
(3)第③句语言结构不合理,不顺畅,应改为: 。
(4)第⑤句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应将 改为 。
4.默写填空。
(1)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李商隐《无题》)
(3)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21教育网
(4)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5)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作者观察景物精细入微,并暗示早春景色的句子
是: , 。
诗歌抒发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家的惆;而范仲淹《苏幕遮》有“ , 。
5.名著阅读。
(1)罗曼·罗兰是 (国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
、 和 三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来源:21cnj*y.co*m】
作者罗曼·罗兰为什么要把这三位伟人放在一起做传?
答:
古诗文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见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佛。【版权所有:21教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伐竹取道 道:
佁然不动 然:
以其境过清 以: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答: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
(二)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呜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
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鲜
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②。又北曲行纡余,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
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结好事者求之得以易。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注释】①渴:袁家渴,柳宗元永州游玩之地。②倏鱼:快速游动的鱼。③庥:休息。④俾:帮助。
9.下面选项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卒人于渴 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B.睨若无穷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C.予从州牧得之 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D.故累记其所属 两狼并驱如故(《狼》)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答:
11.请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 摇 其 巅 韵 动 崖 谷 视 之 既 静 其 听 始 远
作者发现石渠后都做了哪些工作?(用原文回答)
答:
(三)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现实版(少年派)湖泊探秘》,完成14-17题。
现实版《少年派》湖泊探秘
①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梦幻的镜头,莫过于散发出淡蓝色荧光的夜晚:夜空
下的海面像星空一样明亮,随着水面被轻轻搅动,蓝色的荧光从指缝中溢出。其实,这种景象不只出现在电影画面中,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只不过非常罕见。21·世纪*教育网
②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湖,白天看起来与其他湖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晚上,湖水便会
发出蓝幽幽的神秘光芒,令人惊诧不已.成千上万的游人在夜晚下到湖里游泳,浑身都被蓝
色荧光包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蓝色世界中。
③有人怀疑湖水变蓝是因为湖里有放射性发光染料,对此,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吉普斯
兰湖面积约10平方千米,如果把湖水全部染成蓝色,至少得用上万千克染料。另外,湖泊
发光如果真是染料染成的,那么湖水肯定会有异味,水质也会受到影响。但从吉普斯兰湖的
现状来看,它显然没有受到放射性发光染料的危害。
④还有人猜测说,湖水变蓝有可能是湖里生活着大量会发光的鱼。近年来,科学家确实
培育出了一种发光宠物鱼,自然界也偶尔出现过一些会发光的鱼。不过,不管是宠物鱼还是自然界的发光鱼,它们的数量都很少,不可能在湖里大量繁殖。
⑤古普斯兰湖夜晚发光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湖水进行采样调查,专家
终于发现,原来湖水中生活着一种发光生物——夜光藻。
⑥夜光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夜晚发光的藻类生物。这种浮游生物在海洋中分布
广泛,是甲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其分类地位属于介核生物,因其异样的特性,故也被人们称作“夜光虫”。夜光藻有一个能轻微活动的触手,能将外界小型浮游植物或有机颗粒
送入胞口内。在细胞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其细胞受刺激时会发光,尤其在夜晚的海面上荧光点点。因此,夜光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发光生物。这些夜光藻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皮球,
但其个头极其微小,细胞直径仅为150至2000微米,再加上细胞壁透明,人们用肉眼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21*cnjy*com
⑦吉普斯兰湖的湖水之所以会在夜晚发光,就是因为这种藻类生物以罕见的密度出现在
湖中,从而将整个湖泊变成了夜光湖。尤其是当它们受到惊扰时,就会发出很亮的蓝光,但不分泌毒素,因此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它们这么做,是希望引起更强大的捕猎者的注
意,从而帮助它们赶走入侵者。
⑧那么,以前夜光藻为何没能以如此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呢?相关专家表示,这可能
是因为在2008年,当地的林区发生大火,烧毁了不少森林。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夏季暴发了洪水,在水的冲刷下,大量富合营养的物质进入湖中,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再加上当年气温十分适合夜光藻繁殖,所以它们大肆“生儿育女”,很快将整个潮区占领。一到晚上,它们就集体发出亮光,使整个湖泊成了蓝光闪烁的荧光湖。
⑨夜晚的吉普斯兰湖宛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梦幻场景一般:船身激起水面形成
的一条条荧光带在星空下起伏晃动着,飞溅的浪花闪烁着荧光。仰望夜空,星斗漫天,一时恍惚,不知自己置身何处。21*cnjy*com
选文开头为什么描写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梦幻的镜头?
答: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④两段说明的内容。
答:
16.第⑥段画直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选文⑧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一双脚上的修养》,完成18-22题。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
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
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黏满脏雪,从
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竞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
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
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
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这时,那扇门又被
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
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
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
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竞有泪光闪现。www-2-1-cnjy-com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
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
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2-1-c-n-j-y
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有哪些?
答:
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
答:
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直线句。
答:
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22.文中第⑤段说“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
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对此处做细节扩写。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邂逅,可以是一处自然景观,可以是一个良师益友,甚至可以是一种优秀品质......美丽的邂逅总能让你有所收获。www.21-cn-jy.com
请以“美丽的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参考答案
l.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2.(1)hè (2)shóu (3)肴 (4)绌
3. (1)在句尾加“的活动”
(2)把“素质”改为“意识”
(3)树木花草增多了
(4)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9.C解题思路:A①但是②…..的样子;B①穷尽②走到尽头;C①发现②发现;D.①所以②原来。
10.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11.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12.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
13.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的愉悦闲适心情。21cnjy.com
1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5.说明了对吉普斯兰湖夜晚发光原因的猜测;并说明了这些猜测不合理的原因。
16.打比方和列数字;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夜光藻身体是圆形;准确地说明了夜光藻个头极其微小的特点。
17.不能去掉。“可能”表猜测,起限制作用;强调了本段关于夜光藻以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的原因的说明,只是相关专家的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cn·jy·com
18.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19.第①段中“修养”指有文化或有学识。第⑥段中“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20.“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2·1·c·n·j·y
2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脚对女工劳动成果的践踏行为,引起下文送水工美好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