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
_
姓名__________
执教老师: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准备
1.收看德国风光片。
2.收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画。
一、预习导航:
基础达标
1.我能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1)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脊
梁
(2)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
)
临:
A、靠近,对着。
B、来到,到达。
C、将要,快要。
D、照着字画模仿。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
颇:
A、偏,不正。
B、很,相当地。
2、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了
;然后回忆了
;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
,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
”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写作者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
的赞美之情。
学贵有疑:初读课文后,我有疑问想和同学们交流。
二、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
(1)我要认真读课文,并且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圈点、标画、批注,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请在组内分享自己对感受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1、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可以体会到景色的奇丽?
读着优美的语句,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佛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
2、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可以体现民族的奇特的?
3、课文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
4、梳理拓展,积累运用。
此时,如果你是面临挫折的学子,走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街头你有什么感受呢?也许你是疲惫的游客,也许你是德国的养花人,走上街道,你又有什么感悟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的感受写在纸上。
学法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
三、达标检测:
1、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
。
这──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
,
”的崇高境界。
这──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
,
。
这——
怎能不令我思绪万千?
2、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过市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剧院内部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摇篮:
文中用来说明
星罗棋布:
文中用来说明
3.第四自然段,围绕“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个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写得很有层次而语言优美,多读几遍背下来作为语言积累。
4.这篇文章每一自然段都写一方面相对独立的内容,读课文写出每段的意思。
(1)
(2)
(3)
(4)
(5)
(6)
5.文章的第5自然段重点写维也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建筑,重点写最为著名的国家歌剧院。国家歌剧院有什么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画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领悟写作方法。
五、相关链接
季羡林先生的品格
季羡林(1911.8.6—2009.7.
( http: / / www.21cnjy.com )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
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