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20世纪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www-2-1-cnjy-com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歌曲导入,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21*cnjy*co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来源:21cnj*y.co*m】
(2)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经济特区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这位老人是谁呢?学生:邓小平。教师:这位老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呢?“崛起座座城”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
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
学生:齐读两个板块内容。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那么,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让我们进入板块一。21cnjy.com
板块一: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
师: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怎样崛起的呢?
课件展示图片:邓小平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见第5张PPT。
教师补充:1978年,邓小平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奠定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1·世纪*教育网
师:正是这次会议为对外开放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经济特区的“特”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师:经济特区是谁何时提出的呢?
1.最先提出办特区的时间和人物: 【出处:21教育名师】
生:邓小平,1979年4月。
师:我国设置了哪些经济特区呢?
经济特区的名称:
生:1980年,设置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1988年,创办了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岛。【版权所有:21教育】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五个经济特区的位置。
课件展示图片:我国的五个经济经济特区,见第7张PPT。
师:我国为什么在这五个地方设置经济特区呢?
课件展示小资料(一):见第8张PPT。
五个经济特区的位置都毗邻港澳,是重要的侨乡。这几处的位置优越,是重要的侨乡,利于吸引侨人侨资,有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外贸。2-1-c-n-j-y
师:经济特区的“特”在什么地方呢?
课件展示小资料(二):见第9张PPT。
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特区姓“社”不姓“资”,不是为了引入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呢?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明确: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较好地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师:经济特区的性质是怎样的呢?
3.经济特区的性质:
教师补充: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师: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4.经济特区的影响:
生:(1)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2)经济特区的成功,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3)特区试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课件展示图片: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见第12张PPT。
教师补充: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2万多人口的边陲城市,街道两旁基本是旧式平房。改革开放之后的深圳,高楼林立,气势宏伟。2003年,常驻人口达到557.4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居全国首位。21*cnjy*com
课件展示图片:深圳的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见第13张PPT。
教师补充:从1980年到2005年,深圳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7.8%。深圳的经济总量在国内各大城市中遥遥领先。
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见第14张PPT。
深圳的我们发展和经验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师:这是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的题词。
过渡:经济特区的成功,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对于推进整个对外开放 ,战略意义重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怎样来扩大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
板块二: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
师:经济特区只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几个亮点,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不能只靠几个亮点,要以点牵线,以线带面,带动整个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吗?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全方位开放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的。第一步是是什么呢?
扩大的表现:
生:(1)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1988年4月,中央决定把海南岛划定为海南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已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
1984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沿海城市的开放,标志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向线推进,贯通南北海岸线。
课件展示图片: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见第18张PPT。
教师补充:198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扩展。
198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开辟了珠江三角洲等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样,由南到北、由线到面、由沿海向内地梯度推进。
师:第二步又是什么呢?
生:(2)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
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开发浦东呢?
课件展示图片:浦东新区,见第20张PPT。
教师补充: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决定在上海设置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师:通过对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了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和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见第21张PPT。
教师补充: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是上海著名景点。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在上海浦东设立的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师:我国对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进而发挥了龙头效应,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使之成为继沿海地区后中国又一重要的对外开放地带。
师:我国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差距逐渐拉大。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师:第三步是怎样开发内地的呢?
生:(3)内地的开放:重庆等5个沿江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
师:我国就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我国全方位对外格局形成:
课件展示图片:我国全方位对外格局形成,见第23张PPT。
教师补充:第一步设置“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点”;第二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线”;第三步开辟“经济开放区”是对外开放的“面”,最后一步是“内地”,开放了长江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我国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开放城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教师组织学生想一想:我国全方位对外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明确: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到1993年,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
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师: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3)带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造,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1教育网
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明确:(1)背景不同: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国家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国家主权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3)内容不同:近代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强迫的;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吸引外
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4)影响不同:近代的开放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现在的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教师补充:我国于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将由以前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的
明天会更好。
师:接下来让我们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让我们进入练习环节。
练习
1.我国首先建立特区的两个省是( )
A.福建 河北 B.山东 福建 C.福建 广东 D.广东 海南
答案:C
2.1980年,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3.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答案:A
4. 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窗口是(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兰州等省会市的开放
C.重庆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D.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答案:D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21·cn·jy·com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1·c·n·j·y
答案:(1)邓小平;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4. 布置作业
(1)列举列举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5个)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最先办特区的时间和人物
2.五个经济特区的相继建立
经济特区的设置 3.经济特区的性质
4.经济特区的影响
1.扩大的表现:三个步骤
对外开放的扩大 2.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二)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通过歌曲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问题探讨法、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是参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www.21-cn-jy.com
不足方面:教师讲的太多,给学生练习的空间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几个步骤还不能完全掌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川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情境导入:歌曲《春天的故事》
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
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
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
1978年,邓小平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奠定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图为邓小平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最先提出办特区的时间和人物:
邓小平 1979年4月
2.经济特区的名称:
1980年,设置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
1988年,创办了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岛。
广东深圳
广东珠海
广东汕头
福建厦门
海南岛
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五个经济特区的位置都毗邻港澳,是重要的侨乡。这几处的位置优越,是重要的侨乡,利于吸引侨人侨资,有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外贸。
小资料
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特区姓“社”不姓“资”,不是为了引入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小资料
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较
好地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呢?
3.经济特区的性质: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4.经济特区的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3)特区试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2)经济特区的成功,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
和深化;
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2万多人口的边陲城市,街道两旁基本是旧式平房。
改革开放之后的深圳,高楼林立,气势宏伟。2003年,常驻人口达到557.4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居全国首位。
从1980年到2005年,深圳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7.8%。深圳的经济总量在国内各大城市中遥遥领先。
深圳的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深圳的我们发展和经验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吗?
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1.扩大的表现:
(1)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
198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扩展。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1.扩大的表现:
(1)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
(2)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决定在上海设置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是上海著名景点。
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在上海浦东设立的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1.扩大的表现:
(1)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
(2)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
(3)内地的开放:重庆等5个沿江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
海南
多层次、全方位、点线面结合
浦东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设置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经济开放区
内 地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闽东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2.我国全方位对外格局形成:
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第二步是开
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
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到1993年,我国的对外开
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
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
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国全方位对外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
3.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
理经验;
(3)带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造,培养了
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
(1)背景不同: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时期处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国家主权情况不同:
近代国家主权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
主权。(3)内容不同:近代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强
迫的;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吸引外
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4)影响不同:近代的开放
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现在的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
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的
明天会更好。
总结
经济特区的设置
1.最先办特区的时间和人物
2.五个经济特区的相继建立
3.经济特区的性质
4.经济特区的影响
1.扩大的表现:三个步骤
2.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板书
知识整合
练习
1.我国首先建立特区的两个省是( )
A.福建 河北 B.山东 福建
C.福建 广东 D.广东 海南
2.1980年,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A
3.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练习
A
练习
4.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窗口是(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兰州等省会市的开放
C.重庆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D.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练习
(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邓小平;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布置作业
1.列举我国设置的经济
特区(5个)
2.做同步练习
谢谢观赏!《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练习
一、选择题:
1.最早在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伟人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华国锋 21*cnjy*com
2.1980年,我国设置了“经济特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地区
B.经济特区具有自治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刚刚摆脱殖民统治,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特殊地区
D.国家实行优惠政策,大力扶持贫困落后的地区
3.下列选项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B内地的开放 C.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 D.经济特区的设置
4.世人眼中西藏是个神秘的和封闭的东方,如今也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已与20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这一巨大变化主要得益于( )【来源:21cnj*y.co*m】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外开放决策 C.青藏铁路的开通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在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中,其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厦门
6.20世纪80年代,推动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②开放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土匪 ③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 ④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方向是( )
A.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B.开放地区由陆地向海洋发展
C.开放地区由西向发展 D.开放地区由北向南发展
8.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宁波
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下列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0.我们跨越时空,来到2003年的深圳,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A.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架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B.常驻人口达到557.4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居全国首位
C.街道两旁基本是旧式平房,还是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的城市
D.市内高楼林立,气势宏伟
二、列举题
我国对外开放设置的五个经济特区。
三、材料题
1.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又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个“圈”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3)在这个“圈”的窗口上,有是怎样扩大的呢?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最早提出设置经济特区人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9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最早提出设置经济特区人物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经济特区”理解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特区姓“社”不姓“资”,不是为了引入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由此分析BCD说法不正确。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对“经济特区”理解能力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打开对外开放窗户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户。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打开对外开放窗户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后所产生影响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西藏是个神秘的和封闭的东方,如今也向世界敞开了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通过对外开放,让世人了解了西藏。故选B。21教育网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面积最大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创办了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岛。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海南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史实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史实的知识,需考虑全面。。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方向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方向是由沿海到内地的方向进行的。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知识,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城市”,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城市。根据所学知识,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国最早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知识。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决定实行四步战略。第一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第二步:1984年,党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1985年,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放区;第四步:内地;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2·1·c·n·j·y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知识,需仔细审题。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可能看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深圳的街道两旁基本是旧式平房,还是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的城市;改革开放后,市内高楼林立,气势宏伟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架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常驻人口达到557.4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居全国首位。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题
1. 列举题
【答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户;1988年,创办了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邓小平;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
(2)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的成功,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特区试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3)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 内地的开放:重庆等5个沿江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所做贡献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送给关键信息:“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政策。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据此可回答第一问是邓小平;第二问是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21·世纪*教育网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据此可回答影响是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的成功,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特区试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www-2-1-cnjy-com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扩大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逐步开放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1992年,我国决定开放重庆等5个沿江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这样我国就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2-1-c-n-j-y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我国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扩大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