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理解老王的形象。
2、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
3、注重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结尾的关键语句出发,进行批判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
【教学重点】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理解老王的形象。
2、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
3、注重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结尾的关键语句,进行批判性阅读。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绛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平平凡凡的人物,他们虽然平凡,可能有弱点,也可能不幸,但是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我们每个人只有善于在凡人小事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学会相互关爱,世界才能才为美好的人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杨绛所关注的一位不幸者——老王。板书课题《老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理解老王的形象。
2、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
3、注重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结尾的关键语句,进行批判性阅读。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 布拉斯》《小癞子》等。21教育网
2、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
杨绛(jiàng) 荒僻(pì) 镶嵌(qiàn)
翳(yì) 干校(gàn xiào) 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滞笨(zhì) 愧怍(kuì zuò)
伛(yǔ) 取缔(dì) 荒僻( pì )
3、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愧怍:惭愧。
四、初识老王,谈谈内心感受
同学们,老王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什么值得杨绛可写呢?请大家首先欣赏《老王》的视频朗读,然后谈一谈,老王给你怎样的感受?21*cnjy*com
播放视频《老王》
1、请大家谈谈老王给你怎样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各抒己见:老王给我的感受是不幸,因为他没什么亲人,瞎掉了一只眼,还生了重病去世了。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善良,因为他送钱钟书上医院不要钱,生了重病还给“我”送香油、鸡蛋。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穷苦,因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平凡,因为他没做过什么大事情,也没有做出什么大贡献。
……
2、这篇文章主要表达自己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点拨:学会在开头、结尾,中间的过渡段中找关键语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五、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老王形象,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我们将评选出答题小能手。【来源:21cnj*y.co*m】
1、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一份老王的简历。
个 人 简 历
姓名 老王 性别 男
民族 回族 年龄 老年
婚姻状况 未婚 职业 蹬三轮送货、送客
居住状况 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主要财产 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健康状况 一只眼瞎,一只眼是夜盲症,患重病。 家庭成员 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性格 老实 品质 善良
2、结合全文,说说老王的生活怎么样,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生活很苦,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⑤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3、老王的主要品质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点拨:老王的主要品质特点是善良,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4、根据文章内容看出,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老王是一个身份卑微、孤苦无依,生活穷苦,年老体衰,身患重病的不幸者,又是一个非常老实善良、真诚厚道,知恩必报,有情有义的人。2·1·c·n·j·y
5、说一说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点拨:
(1)、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车;
(2)、老王捎带送冰,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6、联系背景说一说,在老王的眼中,杨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代背景: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失去了女婿。“我们夫妻双双都是“牛鬼蛇神”,每月只发生活费若干元,而存款都已冻结,我们两人的生活费实在很紧。”“我们几个月后就照发工资,一年之后,两人相继“下楼”——走出“牛棚”。但我们仍是最可欺负的人。我们不能与强邻相处,阿瑗建议“逃走”;我们觉得不仅是上策,也是惟一的出路。”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21·世纪*教育网
在老王的眼中,杨绛是一个遭遇批斗的善良的知识分子。
根据答题情况评选出答题小能手。
六、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同学们,在“我”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哪件事呢?对, 是老王送鸡蛋、香油。请大家细读这一部分内容,探究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点拨:因为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我们一家与老王之间相互关爱、照顾,而这一部分是老王专程抱病来报答我们,详细写这一部分,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表现出老王的知恩图报的品质。www-2-1-cnjy-com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点拨:
老王的肖像、神态描写:“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2-1-c-n-j-y
“我”的心理活动: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表现老王已经病入膏肓,身体极其脆弱,濒临死亡,让“我”看了都非常害怕、担心,暗示了老王将不久于人世。突出老王在病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仍然给我送鸡蛋、香油,其精神、品格更加可贵,更让人感动,而“我”却对老王关心、照顾的还不够。
3、老王送给我多少个鸡蛋?为什么说多得数不清呢?
点拨: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心中的感激多得说不出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点拨:因为,那时杨绛看到的老王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出于一种本能,她“害怕得糊涂”了,没有能领悟到老王是想报答自己,而不求回报的心思。她一心想到的只是赶紧打发老王走,而打发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钱。结果老王无奈地接受了他最不愿意接受的“钱”,也忘记让老王坐坐喝口茶水。杨绛认为对于老王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
七、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逐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1、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将杨绛和老王进行对比,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情况 老王 杨绛
婚姻状况 未婚 已婚
职业 蹬三轮送货、送客 作家
居住状况 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楼房
经济条件 贫穷 一般
健康状况 一只眼瞎,一只眼是夜盲症,后来又患了重病去世。 健康,丈夫生过病。
家庭成员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丈夫、女儿
给对方的帮助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去世前一天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老王捎带送冰,付给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来香油鸡蛋,给了钱。
3、课文最后作者说老王是“不幸者”,结合全文找一找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职业:三轮车夫,“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打了一辈子老光棍。”
外貌特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好的眼睛也有夜盲症。
居住状况:“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死后丧葬:埋在什么沟里。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人?为什么对老王产生愧怍之情?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21·cn·jy·com
点拨:从人生际遇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从生活、家庭、健康、经济等方面看,作者认为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www.21-cn-jy.com
对老王产生愧怍的原因——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善念,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和怜悯。作者反思自己对老王,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拒绝了别人的表达与赠与。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微不足道,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去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她却没有做到,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版权所有:21教育】
这种愧怍是一个有着社会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反思生活的一种精神的自省,让人感动。
总结:文章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八、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下面问题,理解文章的写法。
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拨:
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老王想通过“钱”表达对我们的爱和回报,我们不要他减半收费,是认为老王很可怜,不能占他的便宜。)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表达的是邻里间相互的照顾、关爱。“我”一定要给钱,表达的是对老王的关爱,因为老王是靠着蹬三轮生活的。)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老王送“我”好香油、大鸡蛋,说“我不是要钱。”表达的是将好东西送给你,我不求回报。“我”给老王钱,表达的是要回报老王的这份关爱。)21cnjy.com
总之,杨绛和老王的交往中,“钱”是传达爱心的载体。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点拨: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开头四段按逻辑顺序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还以与老王的交往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初是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后来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送冰费、送人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最后写老王临死前也要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3、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联系全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点拨: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时说“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不愿占老王便宜的心理。
(2)他从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点拨:“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老王本真而质朴的天性,对我们的照顾是发自内心的。
“大概”同“压根儿”不矛盾,因为自己不是老王,所以用“大概”,突出的是自己的一种揣测,通过“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知道老王本真而质朴的天性,他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所以用“压根儿”。21*cnjy*com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
点拨:“我”这么说,是不想让老王再推脱我给的钱,想及时回报老王。
九、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闪烁着人性光芒的三轮车夫老王;一个是有着善良品格还能不断反省自身的崇高学者杨绛。同学们,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即便是一句话,即便是一个眼神,都能让周围的人得到感动,让世界多一份美丽!【出处:21教育名师】
十、布置作业
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请用文字把他(她)描述出来。
板书设计:
老王
“我”:同情、关爱—— ——老王:苦、善
人道主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2张PPT)
老王
杨绛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平平凡凡的人物,他们虽然平凡,可能有弱点,也可能不幸,但是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我们每个人只有善于在凡人小事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学会相互关爱,世界才能才为美好的人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杨绛所关注的一位不幸者——老王。
1、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3、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同情心与爱心。
学习目标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 布拉斯》《小癞子》等。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杨绛( ) 荒僻( )
镶嵌( ) 翳 ( )
骷髅( ) 攥着( )
滞笨( ) 愧怍( )
jiàng pì
qiàn yì
kū lóu zuàn
zhì kuì zuò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扶病:
伛:
翳:
骷髅:
愧怍: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惊慌害怕。
荒凉偏僻。
塌陷破败。
明令取消或禁止。
带着病(做某件事)。
弯(腰)曲(背)。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惭愧。
同学们,老王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什么值得杨绛可写呢?请大家首先欣赏《老王》的视频朗读,然后谈一谈,老王给你怎样的感受?
初识老王,谈谈内心感受
1、请大家谈谈老王给你怎样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不幸,
因为他没什么亲人,瞎掉了一只眼,还生了重病去世了。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善良,
因为他送钱钟书上医院不要钱,生了重病还给“我”送香油、鸡蛋。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穷苦,因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老王给我的感受是平凡,
因为他没做过什么大事情,也没有做出什么大贡献。
……
初识老王,谈谈内心感受
2、这篇文章主要表达自己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提示:学会在开头、结尾,中间的过渡段中找关键语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初识老王,谈谈内心感受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老王形象,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我们将评选出答题小能手。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一份老王的简历。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姓名 老王 性别 男
民族 年龄
婚姻状况 职业
居住状况 主要财产
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
性格 品质
回族
未婚
老年
蹬三轮送货、送客
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一只眼瞎,一只眼是夜盲症,患重病。
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老实
善良
2、结合全文,说说老王的生活怎么样,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很苦,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⑤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3、老王的主要品质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老王的主要品质特点是善良,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4、根据文章内容看出,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王是一个身份卑微、孤苦无依,生活穷苦,年老体衰,身患重病的不幸者,又是一个非常老实善良、真诚厚道,知恩必报,有情有义的人。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5、说一说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1)、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车;
(2)、老王捎带送冰,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6、联系背景说一说,在老王的眼中,杨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代背景: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失去了女婿。“我们夫妻双双都是“牛鬼蛇神”,每月只发生活费若干元,而存款都已冻结,我们两人的生活费实在很紧。”“我们几个月后就照发工资,一年之后,两人相继“下楼”——走出“牛棚”。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在老王的眼中,杨绛是一个遭遇批斗的善良的知识分子。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但我们仍是最可欺负的人。我们不能与强邻相处,阿瑗建议“逃走”;我们觉得不仅是上策,也是惟一的出路。”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恭喜你,
答题小能手!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我”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哪件事呢?对, 是老王送鸡蛋、香油。请大家细读这一部分内容,探究下面的问题。
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因为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我们一家与老王之间相互关爱、照顾,而这一部分是老王专程抱病来报答我们,详细写这一部分,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表现出老王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老王的肖像、神态描写:“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的心理活动: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表现老王已经病入膏肓,身体极其脆弱,濒临死亡,让“我”看了都非常害怕、担心,暗示了老王将不久于人世。突出老王在病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仍然给我送鸡蛋、香油,其精神、品格更加可贵,更让人感动,而“我”却对老王关心、照顾的还不够。
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3、老王送给我多少个鸡蛋?为什么说多得数不清呢?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心中的感激多得说不出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
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4、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因为,那时杨绛看到的老王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出于一种本能,她“害怕得糊涂”了,没有能领悟到老王是想报答自己,而不求回报的心思。她一心想到的只是赶紧打发老王走,而打发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钱。结果老王无奈地接受了他最不愿意接受的“钱”,也忘记让老王坐坐喝口茶水。杨绛认为对于老王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
熟读精思,局部探究
1、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将杨绛和老王进行对比,填写下面表格。
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主要情况 老王 杨绛
婚姻状况
职业
居住状况
经济条件
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
给对方的帮助
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主要情况 老王 杨绛
婚姻状况
职业
居住状况
经济条件
未婚
已婚
蹬三轮送货、送客
作家
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楼房
贫穷
一般
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主要情况 老王 杨绛
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
给对方的帮助
一只眼瞎,一只眼是夜盲症,后来又患了重病去世。
健康,丈夫生过病。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丈夫、女儿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去世前一天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老王捎带送冰,付给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来香油鸡蛋,给了钱。
3、课文最后作者说老王是“不幸者”,结合全文找一找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职业:三轮车夫,“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打了一辈子老光棍。”
外貌特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好的眼睛也有夜盲症。
居住状况:“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死后丧葬:埋在什么沟里。
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人?为什么对老王产生愧怍之情?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从人生际遇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从生活、家庭、健康、经济等方面看,作者认为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
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对老王产生愧怍的原因——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善念,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和怜悯。作者反思自己对老王,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拒绝了别人的表达与赠与。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微不足道,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去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她却没有做到,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这种愧怍是一个有着社会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反思生活的一种精神的自省,让人感动。
速读全文,体会文章主题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下面问题,理解文章的写法。
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老王想通过“钱”表达对我们的爱和回报,我们不要他减半收费,是认为老王很可怜,不能占他的便宜。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表达的是邻里间相互的照顾、关爱。“我”一定要给钱,表达的是对老王的关爱,因为老王是靠着蹬三轮生活的。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老王送“我”好香油、大鸡蛋,说“我不是要钱。”表达的是将好东西送给你,我不求回报。
“我”给老王钱,表达的是要回报老王的这份关爱。
杨绛和老王的交往中,“钱”是传达爱心的载体。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开头四段按逻辑顺序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作者还以与老王的交往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初是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后来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送冰费、送人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最后写老王临死前也要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3、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联系全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时说“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不愿占老王便宜的心理。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2)他从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老王本真而质朴的天性,对我们的照顾是发自内心的。
“大概”同“压根儿”不矛盾,因为自己不是老王,所以用“大概”,突出的是自己的一种揣测,通过“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知道老王本真而质朴的天性,他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所以用“压根儿”。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
“我”这么说,是不想让老王再推脱我给的钱,想及时回报老王。
合作交流,赏析文章写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闪烁着人性光芒的三轮车夫老王;一个是有着善良品格还能不断反省自身的崇高学者杨绛。同学们,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即便是一句话,即便是一个眼神,都能让周围的人得到感动,让世界多一份美丽!
课堂小结
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请用文字把他(她)描述出来。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