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6 20: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喷涌 蛛丝马迹 缠绕 黎明
B.谰语 斑斓   亘古 呻吟
C.丰绕 飘洋过海 泛烂 桨液
D.镐头 土壤   蚱蜢 原野
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斑斓(灿烂多彩)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
B.嗥鸣(大声嚎叫) 
怪诞(离奇荒诞)
标直(笔直)
C.默契(投合) 
田垄(田埂) 
污秽(肮脏)
D.亘古(远古) 
谰语(没有根据) 
遏制(用尽)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二、课外类文阅读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用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家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条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支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作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它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儿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 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 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 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 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6.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如何理解第⑦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C(绕—饶;飘—漂;烂—滥;桨—浆。)
2.D(“遏”解释为“阻止”。)
3.B
4.(1)拟人 (2)比喻 (3)反复
5.D(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九一八”事变后十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6.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为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儿;⑧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
7.①父亲不嫌脸被泥巴弄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
8.①点出文章的中心;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③深化作者的感情。
9.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