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木兰诗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木兰诗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6 20: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木兰诗
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
 3.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
一、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纠字音——辨节奏——学方法”等内容,指导学生顺读诗歌,做到节奏鲜明,顺读自然,情感充沛。
 1.教师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辨析字音。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胡骑(  )  鸣啾啾(  )  鸣溅溅(  )  赴戎机(  )  传金柝(  )  阿姊(  )  著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答案〕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Yān jì jiū jiān róng tuò zǐ zhuó
cháng huò
 【生快速辨认读音,组内互相检测,齐读两遍,巩固认识。】
 2.辨析通假字。
 帖花黄
 〔明确〕 “帖”同“贴”,粘贴。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明确〕
 (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2)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意”的原则。】
 4.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音韵美。然后齐读,指名读,教师纠错。
二、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结合注释自我翻译,培养学生自学自译的能力。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
 2.画出疑难词语和语句,组内交流,班内集中释疑。
 3.班内交流翻译效果。【教师指名翻译,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纠错。】
 4.重点语句(特殊句式)翻译展示。
 【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自主翻译,师讲解翻译方法。】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明确〕 (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2)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3)希望驰骋一匹好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4)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5)它们一起贴近地面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三、积累词汇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教师帮助归类,学生独立完成,并组内矫正等策略,协助学生梳理出本课的重点词汇,增加学生的文言词汇量。
(一)积累如下重点词语。【生独立完成词语的解释,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唯闻女叹息(只)
 愿为市鞍马(买)
 旦辞爷娘去(早晨)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关山度若飞(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出郭相扶将(外城)
 著我旧时裳(穿)
 雄兔脚扑朔(动弹)
 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二)教师梳理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班内展示。
 1.一词多义
 市
 策
 强
 2.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窗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作动词,记下)
四、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上面环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出大意并梳理出每段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梳理归纳能力。
 【生再次顺读课文,在读顺的基础上,组内讨论,了解故事大意,明确层次划分。】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木兰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征程,十几年征战沙场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
五、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其背诵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1.学生结合对每一段内容的概括,抓住每一段语句的规律,进行独立背诵。
 2.组内开展背诵比赛,互相交流背诵方法。
 3.班内展示背诵效果。【背诵不熟练的,可以作为课下作业。】
六、课堂小结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诗歌,对其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希望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这首乐府诗歌,更深入地领会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  )头 扑shuò(  ) 雄cí(  )  阿z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
 3.填空。
 《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的巾帼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