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卖油翁
学案
【教学目标】
1.复述课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顺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以荻秆画地教其识字。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职。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晚年趋于保守。积极倡导诗文革新,主张重视内容,反对浮辞。其文风平实朴素,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如《醉翁亭记》,文笔从容舒缓,音节和谐,情景融为一体。在诗词、史传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其文章风格给后人以很大影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二、顺读课文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矜(jīn) 圃(pǔ) 睨(nì) 颔(hàn) 矢(shǐ)忿(fèn) 杓(sháo) 酌(zhuó) 沥(lì) 遣(qiǎn)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2.朗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点评。
(4)齐读。
3.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意。
〔明确〕 课文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
4.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文言现象,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
(2)尧咨自矜
(3)卖油翁微颔
(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
(5)卖油翁酌油
(6)陈尧咨笑而遣之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2.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例:轻:尔安敢轻吾射!(作动词用,轻视)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之: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明确〕 善射;自矜。
(2)卖油翁是在怎样的场景中出现的 动作、神态如何
〔明确〕 陈尧咨在园子里射箭时出现的。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四、课堂小结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2.思考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