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北京的春节
同步测评
基础过关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蜜饯(xiàn)
掺和(chān)
通宵(xiāo)
B.小贩(bǎn)
娴熟(xián)
水浒传(hǔ)
C.毛驴(lǘ)
黏米(nián)
正月(zhēng)
二、拼一拼,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chū
xún(
)就开始了。áo(
)腊八粥、泡腊八suàn(
)、用zhēn(
)子、lì(
)子等做成的zá
bàn(
)、买fēnɡ
zhenɡ(
)、放biān
pào(
)、ɡuànɡ
miào
huì(
)……这活动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三、给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再填空。
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妈妈包的(
)子,(
)一口满口生香,比学(
)食堂做的好吃多了。
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者给我们端来茶水,我们(
)了一会儿,他没有来,就离开了。
四、补充词语,选词填空。
万象(
)(
)
万不(
)(
)
截然(
)(
)
张灯(
)(
)
1.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
2.不到(
)的时候,妈妈从不开口找人帮忙。
五、句子理解与运用。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产品展览会。
(1)“农产品展览会”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不是……而是”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1)“一眨眼”表示时间快,写出作者对春节的________。
(2)残灯末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
呼应是一种写作方法,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强调一次。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有整体感。
(3)这个句子与课文的首句“____________”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探究应用
六、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_____(详写
略写)。(选词填空)
七、课外阅读。
史上名人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辞旧迎新的重要节日。你知道名人们是如何过春节的吗?
书圣王羲之每到春节,都会写80个福字,再写20个寿字,分给来拜年的人。
有一年到浙江绍兴暂居,过年时,王羲之写了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对联刚贴出不久,就被人偷走了。王羲之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对联又被人偷走了。王羲之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为了防止再被“偷”走,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在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叫家人将对联剪去的一截粘贴上,变成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过春节踩高跷,每年都要加高一点,寓意更上一层楼,《关汉卿传》记载:卿70岁,春节高跷过。
王安石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千古绝唱。
1948年春节,丰子恺正住在杭州葛岭,一时书兴大发,欣然为一村人家家写春联。
钱钟书过春节忙看书,有人来访,钱钟书先生只露出一道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于是,有人说钱钟书不近人情。
1.王羲之过春节要写福寿字,________;关汉卿要________;王安石要________;丰子恺____________;钱钟书要________。
2.偷对联的人为什么看到王羲之的对联摇头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详写了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妙笔生花。
春节刚刚过去,我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你所在的地区春节有哪些习俗?选一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
北京的春节
一、C
二、初旬
熬
蒜
榛
栗
杂拌
风筝
鞭炮
逛街
三、咬
校
饺
1.饺
咬
校
待
侍等
2.侍
等
四、更新
得已
不同
结彩
1.截然不同
一模一样
2.万不得已
五、1.(1)用各种米、豆、干果做成的腊八粥
熬制腊八粥的材料种类多
(2)他不是没有竭尽所能,而是方法不对。
2.(1)恋恋不舍
(2)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的最后一天。
(3)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六、1.除夕真热闹。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4.详写
七、1.写对联
踩高跷
做诗
写春联
读书
2.因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让人感到不吉利。
3.王羲之写春联
关汉卿、王安石、丰子恺、钱钟书过春节的事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