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知识提要
1、隋朝统一的条件: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与获得较大规模的开发,在南北政权分立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往来不断,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为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2、隋朝统一的过程:581年北周权臣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3、隋朝统一之后的措施: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还完善和创新了许多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4、科举制度的标准及意义:标准: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意义:科举制度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5、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及时间: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6、在运河概况: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它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7、大运河开凿的意义:为了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后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但是,为此工程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
8、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不仅连年大兴土木,而且调大军多次攻打高丽,动辄调发百万人力,耗费了大量财富,也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隋末,面对繁重的赋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心怀不满的官僚、贵族也忿忿起事。
9、隋朝灭亡的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10、唐朝的建立: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父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势力迅速发展。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基础演练
1.他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他”指的是(
)
A.杨坚
B.杨广
C.杨能
D.杨明
2.“隋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个重要的王朝将都城定在(
)
A.西安
B.洛阳
C.长安
D.健康
3.秦朝的建立是通过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方式完成的,那么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大将发动政变,自立为王
C.外戚夺取政权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4.经过学习,刘鹏同学认为隋朝的统一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条件有(
)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大运河的开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在一次渡江作战中,隋文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统一了全国,这个朝代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观察下面表格,回答6~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6.下列哪位人物使人口、垦田和粮仓发生了从隋初到隋盛时期的变化(
)
A.杨广
B.杨坚
C.刘邦
D.刘裕
7.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人口、垦田和粮仓发生了从隋初到隋盛时期变化的原因(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开创科举制
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④大运河的开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文帝重视吏治,努力发展农业
D.隋文帝统治时期,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9.我国古代正式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10.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11.假如你是一位古代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到长安赶考,请说说你不可能经过下列那一段运河(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2.由下图连环画《隋炀帝看琼花》可知,隋炀帝是专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但他开通大运河最主要的动机却是(
)
A.贪恋江都美景
B.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C.搜刮江南财富
D.耀兵江南、攻打高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攻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全国共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流经天津的大运河也榜上有名。
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的观点各是什么?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全面?说明理由。
(2)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大运河还在发挥作用吗?根据你对大运河的了解简单谈谈。
(3)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D
6.B
7.C
8.B
9.B
10.D
11.A
12.B
13.(1)胡曾的观点是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皮日休的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同时也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皮日休的看法更全面一些。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朝实行暴政的统治,并不完全是由于开凿大运河造成的。从总体上来讲,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过多地役使了民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2)今天的大运河有的河段已经断航,有的河段还在发挥作用,但是随着公路和铁路、民航等现代化交通网络的普及和完善,大运河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3)京杭大运河是标志着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运河申遗工作任重而道远,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创新的思路,挖掘大运河渠道的历史文化内涵,把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推动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