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6 18: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知识提要
1、“胡风盛行”原因: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2、外来宗教的传播:在唐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许多外来宗教也随之传播。大多数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宗教政策,允许信徒建寺传教,使唐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也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开放的社会风气: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婚姻方面也比较独立自主。
4、唐诗的发展及代表人物: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流传至今的唐诗就有近5万首。代诗坛群星灿烂,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5、李白的诗:李白的诗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充满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盛唐高扬的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6、杜甫的诗: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又因杜诗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后人尊他为“诗圣”。
7、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写了大量的讽喻诗,重在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他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
8、唐诗的特点: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山川、乡村、城市、战场、边塞的景象,宫廷、官场的斗争,历史的风云,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无一不写入诗卷,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基础演练
1.胡舞、胡乐的流行和胡姬现身于市,给长安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域外文化使者们带来的各地饮食文化,如一股股清流,汇进了长安,也正因如此,唐代长安的饮食文化才能表现出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多彩风格。材料表现了:(

A.胡风盛行B.开凿大运河
C.唐蕃会盟
D.西域风情
2.在唐朝,官僚贵族女儿改嫁的也很多,庶民的妻子,夫死后亦可改嫁。有的甚至提出离婚,还有夫妻不合协议离婚的。这反映了:


A.唐朝经济发展
B.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唐朝诗歌艺术发达
D.唐朝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高度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科举考试重视考查诗赋
B.
繁荣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C.唐朝实行的政策对唐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D.隋朝亡国的教训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唐朝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人民的创造
C.
前代的基础
D.
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5.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6.他靠天才的想像,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二为一,奏出了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7.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练凝重,艺术技巧高超,他被后人称为 (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史圣
9.《百家讲坛》的著名学者于丹说,李白和杜甫“就像一把茶叶,在苦难的煎熬下,他们如茶叶一样舒展开来,也给身边的人染上一缕茶香”。那么李白和杜甫留给我们的“茶香”不包括 (  )
A.《早发白帝城》
B.三吏、三别
C.《蜀道难》
D.《长恨歌》
10.下列关联的内容错误的是(
)
A.李白——诗仙
B.白居易——诗圣
C.杜甫——“三吏”“三别”
D.李春——赵州桥
11.提倡诗歌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唐朝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1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材料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你知道上述材料中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你能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诗歌特色吗?
(2)你认为造成他们艺术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A
7.D
8.C
9.D
10.B
11.D
12.B
13.(1)材料一的作者是李白,材料二的作者是杜甫,材料三的作者是白居易。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2)原因:李白的诗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充满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盛唐高扬的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