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北宋的统治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北宋的统治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6 18: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8课
北宋的统治
知识提要
一、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建立的时间:960年;建立者:后周大将赵匡胤(yìn)(宋太祖)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发动兵变,其部下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赵匡胤废去后周的小皇帝,建立宋朝。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2.宋朝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是设法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从地方军队里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其次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各自的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
再次在地方上,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又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运往都城,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国策
1.北宋统治者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2.宋朝的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3.宋朝的文教事业: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开设州学、县学,由朝廷选派学官,传授儒学。私人创办的书院也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成为学者汇集之处。
4.宋朝重视文教事业的作用: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弊端: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诸多弊端。
6.王安石变法的时间:1069年;目的是:富国强兵
7.变法的内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精简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8.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用人不当、操之过急,导致变法没有彻底的进行下去。
基础演练
1.我国历史上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A.920年
B.930年
C.960年
D.981年
2.北宋的建立者是(

A.赵匡胤
B.李世民
C.李渊
D.杨坚
3.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在我国的宋朝掌管行政的是(

A.枢密使
B.
宰相
C.三司使
D.御史台
4.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  )
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增强军队战斗力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中的“宋祖”指的是(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7.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

A.开封
B.郑州
C.南阳
D.西安
8.北宋统治者制定(
)国策
A.闭关锁国
B.开放和平
C.
“兴文教,抑武事”
D.重商抑农
9.北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

A.科举考试
B.军功
C.世袭制
D.名门望族
10.宋朝时,在中央枢密使掌管(

A.行政
B.财政
C.军事
D.教育
11.
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发动兵变,其部下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
A.
陈桥驿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北宋时出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诗句,体现了当时(

A.
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B.重武轻文
C.读书无用
D.重本抑末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他在哪一年建立了什么朝代?都城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北宋时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
(3)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C2.A3.B4.D5.D6.D7.A8.C9.A10.C11.A12.A
13.
(1)赵匡胤;960年建立宋朝;都城是东京。(2)藩镇割据问题。(3)皇帝直接控制兵权,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