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下)
知识提要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代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2)人们因地制宜,南方的大量荒地得到开发(3)江南地区在土壤、气候和水利条件、作物品种等方面优于北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也高于北方。
2.南宋时,苏州、湖州成为主要的稻米产区,产量居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粮仓。
3.广州、泉州的造船业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4.至两宋时期,南方的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
1.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2.活字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东传至邻近的朝鲜,后传到日本,又经阿拉伯西传至欧洲,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火药:我国古代炼丹的人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制造使用火药的武器。宋代,火药的配方有了重大改进,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4.火药的传播: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然后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火药的作用:火器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军事史上的革命,宣告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
6.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用磁石制造的指南仪器——司南。但是用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针直到北宋时期才出现。
7.指南针的应用:从宋朝开始,中国的海上交通普遍使用指南针导航。
8.指南针的传播:12世纪,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基础演练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
A.唐朝
B.五代
C.宋朝
D.隋朝
5.右图是出土的宋代海船,那么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①福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明州
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苏州地区
B.湖州地区
C.太湖流域
D.杭州地区
7.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8.最早记载火药配制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我国的指南针由谁传入欧洲,并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
)
A.日本人
B.英国人
C.阿拉伯人
D.北宋人
10.人们认为烟火(如右图)就是喷气式火箭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一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南宋时期,人们印制的精美书籍,采用的方式是(
)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刻竹简
D.手抄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
)
A.泥活字
B.木活字
C.锡活字
D.铜活字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5.B6.C7.C8.A9.C10.B11.A12.A
13.(1)苏州和湖州,水稻。(2)南宋。
(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毕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