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苏教版6.3 反比例的意义 课件+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下苏教版6.3 反比例的意义 课件+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3-06 19:02:16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1、速度一定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3、圆的直径一定,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周长÷边长=4(一定)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一定)
6.3
反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面值
数量
面值(元)
0.1
0.2
0.5
1
2
5
10
20
50
数量
1000
500
200
100
50
20
10
5
2
面值(元)
0.1
0.2
0.5
1
2
5
10
20
50
数量
1000
500
200
100
50
20
10
5
2

值×数量=总钱数(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这两个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单价
(元/本)
1
2
3
4
5
6

数量(本)
60
30
20
15
12
10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用一些钱购买笔记本,购买的数量和单价如下表:
购买的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填空。(表格中的a和b成反比例)
a
1
2
3
4
18

b
180
90
45
12

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1、长方形面积一定
,长和宽。
2、长方形周长一定
,长和宽。
3、百米赛跑
,平均速度和时间。
思考:
反比例的图像会是什么样的呢?6.3
反比例的意义
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找出生活中的成反比例的实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并发现数学中规律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有了这样养的学习基础,他们可以把正比例的知识迁移到反比例中。在教学中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现规律获得反比例的意义。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课件出示),说出理由。
1、速度一定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3、圆的直径一定,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2、引入
活动2【讲授】二、生活经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换钱展开讨论,出示100元人民币。
思考:可以换成什么样的零钱
再思考:若换成同样面值的零钱可以怎样换
2、有序展示出各种换钱方式。
活动3【活动】三、发现规律,总结意义
1、发现规律

值×数量=总钱数(一定)
2、总结规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这两个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
3、教学试一试
4、用式子概括反比例的一般形式
X×y=k(一定)
活动4【练习】四、练习应用,提高认识
1、填空。(表格中的a和b成反比例)
ppt出示
2、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1、长方形面积一定
,长和宽。
2、长方形周长一定
,长和宽。
3、百米赛跑
,平均速度和时间。
活动5【作业】五、总结反思,拓展提升
反比例的图像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下自学书本上的“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