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7 18: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兰店一中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而往往以某些史前事件为事实依据。“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灾害。最近,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提出,著名的神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
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在远古时期,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冀州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它们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专家推测,在史前(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中后期)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最后演化成该地区的主要居民点。大
部分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碟形洼地及其群体。依据近代对陨石撞击的研究,这次远古陨石雨的撞击范围相当广,应当从山西北部到河北平原中部,甚至更向东,延伸到渤海湾南部一带。由于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是山区,大量的撞击遗迹未能被发现,向东则由于黄河北流的冲淤被掩埋。
地貌和地质学的上述成果为研究分析“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波及影响到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半球地区,可能造成了古代环境、文化的巨大破坏。史前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应在地貌、地质和全新地层的沉积物等方面留下可供研究的信息。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造成了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灾害过去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而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1.下列对“女娲补天”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女娲补天”是源于古人想象的一个神话故事,它承载了某种文化信息。
B.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是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天文灾害。
C.据现代科学研究和推测,神话“女娲补天”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D.远古时期的一次严重灾难,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外迁,造成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古代文化,“女娲补天”反映的正是新文化创生的过程。
2.下列不属于“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的依据的一项是(

A.《淮南子·览冥训》中对“女娲补天”神话的记载。
B.河北平原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
C.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
D.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女娲补天”反映了中原地区远古时期先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景象。
B.碟形洼地及其群体在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都发现有广泛的分布。
C.河北平原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在陨石雨撞击、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D.“女娲补天”源于一次以陨石为主的灾害事件,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
谢:告罪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监督
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由:
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
之:的
D.固知一死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楚人伐宋以救郑
D.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下列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5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0.“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5分)
11.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3)《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多疑症
埃德·华莱斯(美)
奥特·索里夫人,这位几乎生了一打孩子的妇人,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现在,本森医生连夜开车又去出诊。
  离索里农庄还有一段路。这时,小车前的灯光里出现了一个沿着公路行走的男性的身影,这使本森医生感到一阵宽慰,他降低车速,注视着这位吃力地顶风行走的人。
  车子贴近夜行者的身边,本森刹住车请他上车。那人钻进了车。
  “您还要走很远么?”医生问。
  “我得一直走到底特律。”那人答道。他非常瘦小,那双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能给我一支烟么?”
  本森大夫解开外衣扣子后记起自己的香烟是放在大衣的外口袋里,他把烟盒递给正在自己衣兜里摸火柴的生人。烟燃着了,那人拿住烟盒愣神片刻,然后向本森说:“也许您不会介意?先生,我想再拿一支呆会儿抽。”他晃晃烟盒又取出一支来,不等主人回话。本森大夫感觉到,有只手触到了他的口袋。
  “我把它放回您的衣兜吧。”这个瘦小的家伙说。本森急忙伸手想接住烟盒,但他不无恼怒地发现,烟盒已经装在他的衣兜里了。
  片刻之后,本森说:“到底特律去?”
  “到一家汽车工厂去找份活干。”
  “战时您在军队里干过么?”
  “在前线开了四年救护车。”
  “是么?我就是医生,我叫本森。”
  “这车子里充满药味。”那人笑起来了,然后又郑重地加了一句,“我叫埃文斯。”
  沉默。本森注意到生人猫一样的瘦脸颊上那道深长的疤痕,像是新近才有的。他想起索里夫人并伸手掏表,他的手指摸向衣兜的深处,这才发现他的手表不见了。
  本森医生慢慢地移动着手,小心翼翼地伸向座位上,摸到了那支自动手枪的皮套子。
  他缓慢地抽出手枪,借着黑暗把它贴在自己身体的一侧。然后疾速刹住车,把枪口冲着埃文斯:
  “把那只表放进我的衣兜!”
  乘客惊吓得跳起来并慌忙举起手。“上帝!先生……”他嗫嚅着。
  本森先生的枪口冲着生人顶得更紧了:“把那只表放进我的衣兜,否则我要开枪了。”
  埃文斯把手伸进了自己的背心口袋,然后颤抖着把表放进医生的衣兜,本森医生用空着的那只手将表收好,然后逼迫对方滚下车。
  “我今晚出门是为了救一个妇人的性命,然而我还花费时间去帮助你!”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人说。
  本森迅速发动车子,奔向农庄。
  索里夫人的关于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许多经验,显然帮了她自己的忙。接生孩子没费多少事儿。
  “今晚,路上搭我车的一个家伙想抢劫我。”他对奥特说,带着几分得意,“他拿了我的表,可我用手枪顶着他,他只好把表还给我作罢。”
  “我真高兴,他能把表还给你。不然,还真没法知道孩子的出生时间。”
  “孩子是半小时以前生的。此时此刻是……”他凑近桌前的灯光。
  他惊奇地盯住自己手中的表。表面玻璃是破裂的,柄把也断了。他把表翻过来,紧挨着灯。他读出那上面镌刻着的磨损了的字:
“赠给列兵T·埃文斯,救护车队员,1943年11月3日晚,在靠近意大利的前线,他一个人勇敢地保护了我们全体的生命。护士内斯比特·琼斯·温哥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情节设计曲折多变,结局又出人意料,但以“多疑症”为标题却冲淡了小说的艺术性。
B.“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看似轻轻一笔,却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C.“非常瘦小”“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委琐的形象让本森对埃文斯产生了警觉。
D.小说揭示了埃文斯平凡中伟大的朴实而勇敢的性格,作者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高扬了人性的光辉。
E.对本森的形象塑造意在告诉读者,人性有善的一面,但也会有恶的一面,人性总是充满了两面性。
(2)小说中本森的心理变化复杂,请结合全文概括本森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从全篇来看,小说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成功小说的魅力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本篇小说主人公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是本森,有人认为是埃文斯,你的观点呢?(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的这种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历来为文人所称赏。
B.
截至2012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C.
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讽喻艺术,天生就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代表下层民众情趣和社会正义感的艺术表达形式。
D.
电视剧《兵王》的主角沈笑,曾经玩世不恭,经常违背上级的命令,头角峥嵘,
但经过一番磨炼之后,竞然成长为一代兵王。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人监考考场”内,同学们正安静地答题。对于他们来说,正在作答的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能力的答卷。
B.
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学生身体素质。
C.
如果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我国将会出现5亿到6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这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D.
挂了16年“小康县”头衔的大同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从“小康”到“贫困”的滑稽转身,折射了“扶贫县”评选机制的公平与否。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慎之继承的是“五四”狂飙传统,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继承的是“五四”理性主义传统。
①为了鼓舞士气,指点方向
②他深感九十年代士林人格萎靡,失去批判激情
③而王元化深感八十年代学风浮躁
④只问主义,不屑问题
⑤故到九十年代提出“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
⑥他坚持道德理想,亲身践行倡导  
A.②①⑥③④⑤
B.⑥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①⑥③⑤        D.③④⑤②①⑥
17.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不超过30个字。(5分)
材料:
据史料记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1947年10月,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
结论:中国对黄岩岛拥有领土主权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18.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普兰店一中高一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A“源于古人想象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源”不正确,原文信息是“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B“古代”不如原文“远古时期”准确,且以偏概全,原文说“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D“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与原文“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不吻合。
2.D(D“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与题干“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不吻合;且“文人加工”材料中无此信息。
3.D(A“先民战胜自然灾害”表示“已然”,而神话表现的是“将然”,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见原文“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B不是“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而是“河北平原”;C扩大范围,不是“河北平原”,而是“白洋淀”。
4.D
???
????
5.D????
6.C
7.
C。
C项,之:往,引申为达到,得到。
8.
B。
B项和例句同,都作“因为”讲。A、C、D三项分别作“用”“来”“认为”讲。
9.翻译下列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5分)
译文: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饮酒一杯,赋诗一首,也足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幽深内敛的情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译文: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看成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为没有区别的说法完全是妄造的。
10.“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1分)“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2分)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2分)
“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1分)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2分)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2分)
11.参考答案一: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2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2分)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2分)
参考答案二: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2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2分)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2分)
12名句名篇默写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3
(1)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得分。(C项的分析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E项理解片面、牵强)
(2)①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在夜里顶风前行,心生怜悯。②陌生人要烟和还烟盒时本森本能地产生了警觉心理。③发现自己的手表不见后心生愤怒。④发现手表不是自己的惊奇、悔恨与崇敬。(答出4点得6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2点得1分)
(3)对比。(2分)小说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本森的多疑和埃文斯的朴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埃文斯的形象更加高大。(4分)(答“欧·亨利”笔法也可)
(4)观点一:主人公是埃文斯。因为:①小说主题在于高扬人性的光辉,埃文斯形象中的朴实与勇敢是人性伟大的表现,这是小说创作的出发点。②小说中虽然更多笔墨着眼于本森,但本森的形象是对埃文斯的对比,意在突出埃文斯的伟大。③小说以本森为产妇接生开篇,但以埃文斯的手表上的文字收尾,构思上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更突出了埃文斯的主要性格特征。(明确观点2分,结合文本展开论述,理由充分6分)
观点二:主人公是本森。因为①小说以“多疑症”为标题,指向了本森性格中的多疑弱点,小说以此为主要内容。②小说的主题可概括为讽刺社会上对他人无意举止甚至善意举止的怀疑的扭曲心理,主题具有合理性。③小说塑造埃文斯的形象目的是衬托本森的多疑心理,增强小说的讽刺性。(明确观点2分,结合文本展开论述,理由充分6分)
14.C(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A.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15.C(A项语序不当,两个分句调换位置;B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D项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不照应,折射的应该是评选机制的“不公平”)
16.A (论述逻辑为,整体分别谈李慎之和王元化的学术思想指向。在分论两人时,又先谈面对的时代问题,再谈自身的努力方向。)
17.答案: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5分;“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将其列入中国版图”
“(最早)实施主权管辖”四处,缺少一处扣1分;如果超出字格1个字不扣分,超出字数2个字以上扣1分)
18.答案示例:
①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
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
(6分;每句3分,其中句意连贯1分,比喻修辞1分,句式与例句相同1分)
19.审
题:
信息区域
一、“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
二、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信息分析:
结果:谭木匠成功了
问题:为什么成功
原因:一和二
一是不隐瞒、正视缺点,善于发挥瑕疵的价值,讲诚信;二是能坚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