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萧红 著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鲁迅重要文章的解读《祥林嫂》
人性的残忍,“咀嚼人的灵魂”
《药》
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吃掉
《阿Q正传》
“精神胜利法”“民族的劣根”,呼唤生命的强者
《狂人日记》
吃人的文化,打破“瞒”和“骗”《在酒楼上》
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肥皂》
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社戏》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论“他妈的”》
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论照相之类》
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鲁迅的“敌人”周作人
徐志摩
梁实秋
林语堂
胡适
郭沫若
周扬 一生最痛恨的人鲁迅的“朋友”闰土
胡风
冯雪峰
萧红、萧军
瞿秋白
藤野
张天翼
郁达夫画忆萧红萧红故居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熟悉课文内容
1、对穿衣裳的看法(P27—29)
2、包饺子(P29)
3、先生的来客(P30—31)
4、看信(P31)
5、最佩服的人(P31)
6、外出的装束(P31—32)
7、简单的饮食(P32)
8、生活的朴素与俭约(P33)
9、午后陪客与夜写文章(P34)
10、眼瞪摩登女(P34—35)
11、月夜踢“鬼” (P35)
12、品尝鱼丸(P35—36)
13、旧纸包书(P36)熟悉课文内容
14、喝茶夜谈(P36—37)
15、简朴的卧室(P37)
16、写字桌的景观(P37—38)
17、厨房·客厅· 花园· 三楼(P38—39)
18、患病气喘(P39)
19、带病校译(P39—40)
20、饭后养神(P40)
21、许先生的重负(P41)
22、许先生的精心护理(P41—42)
23、病症的确诊(P42)
24、治标退热(P43)
25、许先生的俭朴生活(P43—45)
26、海婴的问好(P45)熟悉课文内容
27、病中的谈笑(P45—46)
28、枕边的木刻画(P46)
29、先生“休息”了(P47)探讨与归纳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探讨与归纳探讨与归纳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本文特色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小 结 课件20张PPT。10/21/2018回忆鲁迅先生10/21/2018鲁 迅关于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孔乙己》。 鲁迅
(1881~1936)10/21/2018 回 忆 鲁 迅 先 生萧 红关于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萧红小说的特点: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萧 红
(1911—1942)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10/21/2018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萧 红
(1911—1942)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写作背景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10/21/2018自学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
不理解的词语。10/21/2018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咳嗽 不济 解剖 踌躇
遭殃 校对 崭然 草率
深恶痛绝 噢的一声
........sòujìchóu chúpōuyāng..ōzhǎnwùjiào10/21/2018差差不多、差生差别出差参差大病差后 、久病出差(瘥)(chāi)(chā)(chài)(chà)(cī).多音字堵塞边塞活塞(sè)(sài)(sāi).塞10/21/2018zhuan (转动)校xiao (学校)jiao (校对)转zhuan (转椅)10/21/2018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标明各个小节序号。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10/21/2018研读课文 重点赏析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最深
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10/21/2018 本文前三段反映了鲁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写了鲁迅先生的笑。这真诚、明朗的笑确实是鲁迅先生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他性格率直开朗 第二段: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是轻捷快速。 第三段:写鲁迅先生不注意人的衣着,是说明鲁迅先生不以外表看人。10/21/2018 文章第二部分(4-15)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文章第三部分(16-18)写了鲁迅先生怎样对待青年人的来信这件事。 文章第四部分(19-35)写了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的?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小组讨论,组长发言。10/21/2018 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深恶痛绝,但是仍然认真阅读每封来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鲁迅先生严格要求着青年人,同时也严格的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可亲的体温。10/21/2018本文最后一自然段的鬼是指的什么样的人? 这里是作者借题发挥的一句话,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这些人由于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因循守旧、思想落后。而鲁迅代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不但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他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10/21/2018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 民爱 子爱 国10/21/2018布置作业:
1.背会鲁迅先生写的《自嘲》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