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岳麓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春岳麓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8 16: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语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安史之乱——安禄山藩王割据唐末农民起义907年,唐哀宗李拀
大将朱温废哀宗建立后梁(1)五代十六国五代记忆:
梁唐晋汉周加后,五代十国继唐后。
注:五代即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
十国即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
五代十国是唐藩镇割据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家严重的分裂和动荡,给人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一、契丹的兴起与宋辽和战
(2)契丹的兴起明确:时间:916年
首领: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
事件: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称帝。
建都:建都上京
兴起原因:客观原因:唐亡后,出现五代十六国的分裂动荡局面,辽河流域的契丹族崛起。主观原因:①阿保机在位期间,中用汉人,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创制文字,制定法律,统治稳定。②耶律德光(阿宝机之子)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得幽云十六州,国力增强,947年改契丹国为辽。
提问:契丹兴起的时间、首领、事件、建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澶渊之盟提问:时间、地点、双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1、时间:1004年2、地点:澶州,又名澶渊郡3、双方:北宋与辽4、人物:北宋皇帝宋真宗、宰相寇准5、事件:1004年秋,辽军大举南下攻宋,东京局势危急,辽宋在澶州达成和议,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双方约定各守边界。6、宋辽议和的原因:①辽进攻受挫,又孤军深入,望通过议和体面抽身回去。②北宋虽占战场优势,但不愿继续抗战,望乘胜议和,维持苟安局面。可见双方国力势均力敌。7、结果:①保持原来边界,双方不得侵犯;②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③宋每年送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8、评价和影响:
①双方之间未发生大的冲突,为双方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对北宋免除了战争,赢得了北方安定局面,但代价昂贵,政治上北宋是妥协投降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经济上背了财政包袱,只有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③从中华民族整体角度看,是值得肯定的。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双方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共处局面,有利于双方人民安定的生产生活,有利于边境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澶渊之盟记忆一00四辽攻宋,宰相寇准劝真宗。
御驾亲征到澶州,击退辽军士气盛。
次年辽宋就结盟,澶渊之盟百多年。
各守边界得和平,和平共处大家庭。二、党项的兴起和宋夏和战(一)西夏的建立提问:时间、民族、人物、事件是什么?1、时间:1038年2、民族:党项族(羌族的一支)3、人物:元昊4、事件: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夏在宋西北,史称西夏。(二)宋夏和战提问:时间、双方、事件是什么?1、时间:1044年2、双方:宋朝和西夏4、事件:元昊称帝,多次进攻北宋,未取得进展,却损失重大。北宋也无力进攻,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和议规定:夏取消帝号,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双边贸易往来频繁。明确:(三)元昊事迹:(1)扩张土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里。
(2)学习汉文化:(略见书上)创西夏文字“蕃书”。
(3)发展经济:重视畜牧业,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开凿“昊王渠”;重视发展手工业。
评价:西夏元昊与宋战与和,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之争的战争,但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民族团结,民族交流与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他开发了西北地区,使党项、汉、吐蕃、回鹘各族人民之间民族融合加快。为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建与巩固奠定了基础。记忆羌族一支党项族,首领称帝是元昊。
国号西夏都兴庆,一0四四宋夏和。
西夏融入宋版图,向宋称臣取帝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