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8 20: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
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史书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表达的思想是(

A
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礼
B
明确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认为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自然
D提出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愿望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法家思想被董仲舒吸收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关公早为中国人所熟知,元朝政权逐渐认可了对关公的敬奉,关公成为“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的走向
B
统治者思想与民众认识趋向一致
C
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D
信仰关公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
中国和欧洲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新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的巨大差异,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
①在封建传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出现

主张批判专制制度
③宣传理性主义

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方案
A

B

C

D

5、“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
)
A
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
推动了整个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
D
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到来
6、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学生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7、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8、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执、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9、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需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
A
造纸印刷
B
雕版印刷
C
活字印刷
D
装订书籍
10、《南宋志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小雪先唱一曲名《浪淘沙》”……小雪继唱一曲名《蝶恋花》……小雪持过红盘子,下台遍问众人索缠头钱。豪客、官家各争赏赐。”这主要反映了(

A
南宋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B
宋词出现商品化倾向
C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南宋诗词日益世俗化
11、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的已成为故事般的讲述。”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经典力学的全面提出
B
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C
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
D
对人类起源的新认识
12、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
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13、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1倍。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带来的大量劳动力
B
棉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14、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以下口号最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5、“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的弟子们……这一小撮士人在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这一小撮士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比洋务派更加爱国
C
主张从制度上变革
D
摆脱了儒学的束缚
16、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了,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的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
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
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
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7、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D
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18、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体现的核心主张是(

A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
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19、平遥古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是(

A
与自然环境契合
B
天人合一的理念
C
安土重迁的观念
D
家族中心的传统
20、在西周的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
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
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21、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这表明(

A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
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
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
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22、钱穆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以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2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25、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地位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26、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中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
秦始皇
B
唐太祖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27、宋代“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戍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中书门下
B
兵部
C
三司
D
枢密院
28、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A
社会经济形态
B
地方行政组织
C
专制集权的程度
D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29、“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古代司法(

A
缺少私有财产的保护观念
B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
C
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
D
受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
30、陈恕(宋代)为三司使时,“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利害”。熙宁年间,“其议财也,则商估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这些做法反映当时(

A
抑商政策趋于废弛
B
主要税源发生变化
C
政府政策关注民意
D
社会等级秩序弱化
31、、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的公平。这表明雅典(

A
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
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
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
宗教势力操纵政治生活
32、“虽然(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但由于它又是立法机构,所以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现政服务。”这说明古代雅典(

A
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
B
实际上是“人治”政治
C
公民大会缺乏行政权
D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33、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C.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D.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
34、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
)
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
C.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
D.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
35、《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
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
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
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道小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计30分。)
36、材料一
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
材料二
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
37、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
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
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
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
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
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席。一个
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摘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
成原因。(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6分)
2016——2017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道小题,每道题2分,共计70分)
1—5
ADCBC
6—10
CCACB
11—15
DDBDC
16—20
ADCDD
21—25
ACCBC
26—30
DDBDC
31—35
CBACD
二、材料题(30分)
36、参考答案:(1)由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8分)
(2)原因:内阁在实践中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8分)
37、参考答案:(1)不同:君主专制,人民主权。(2分)原因:中国,大陆文明、大一统帝国,集权思想,农业立国;(3分)雅典
:海洋文明、小国寡民,重视民主、工商业发达,(3分)
(2)中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也容易引发腐败,伤害民权(3分)。
雅典:成为人类政治民主的源头,利于保障民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局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