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9 07: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都市精灵》教案


一、教案背景
1.学段:八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已有网络搜索的能力,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搜集并整理作者的相关介绍,以及搜索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广告词、倡议书等课外知识。
二、教学课题:《都市精灵》
“用心感受优质生活,用爱共建和谐环境”——《都市精灵》是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之随笔。文章用现在北京的“一景”、“一宝”,动物稀有而珍贵的现象开篇,与几十年前的北京“成群”“遮天”的现象纵向对比,又与其它拥有标志性动物的都市横向对比,以此抒发作者情感,发表作者观点,提出“与狼共舞”的都市生活,优化生存环境。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与动物共处的观点和态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文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表现观点的方法,进而掌握其写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
《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人与自然”。《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随笔,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与动物共处的观点和态度。
②体会文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表现观点的方法。
③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①诵读品味,在揣摩中主动发现,解决问题。
②讨论交流,在合作互动中加深理解。
③比较阅读,在探究中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感情的流露。
课文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是否透彻,关键在于对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的外延分析是否透彻。开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都市精灵》的教学素材,深入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该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策略
1.以阅读为主线,注重和文本对话。阅读主体在阅读中发现、体验、探究、创新,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创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领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可独立思考,可合作探究。
3.以情感为内力,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积极、深层次的投入学习。
(二)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准备相关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情感
学生观看图片:
《生如夏花——野生动物的呼唤》
教师讲解: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我们的身边不仅有我们人类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还有许多可爱的却被我们忽视的精灵的存在。然而我们常会举起我们的猎枪,撑起“天罗地网”,扬起手中的屠刀……
学生观看图片:
教师讲解: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饮一江水,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本是同根生,相剪何太急”?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文题中的“精灵”原义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设计意图:读中揣摩,自主发现,解决问题。)
(2)文中写了哪几个都市?主要写了哪些精灵?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这几幅画面,读中想像画面,试给每个画面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学生可通过比较阅读,对比分析,整理归纳,然后讨论交流,在合作互动中加深理解。
2.精彩发现
(1)播放
昆明红嘴鸥
上海广场鸽
(2)文章展示了一幅幅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赏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精彩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欣赏交流。指导朗读,突出“情”字。依托课文的描写,放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美的图画、美的文字诱导学生美的心灵产生情感共鸣。)
3.阅读体验
悟读课文,开展活动,举办“动物先进事迹报告会”。设想你就是文中写到的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请你以这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你为城市生活作出了哪些贡献,又是怎样与人类和谐共处的?
示例:
白鸽介绍道:“我是上海城市广场上的一只白鸽子,长得白白胖胖的,漫步在绿草地上。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走近我和我的同伴们身边,亲切地向我们微笑、招唤。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我们喂食,真是美死我们啦!”
绿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的小胖手:画面传达的是一种环境优美、人鸟共存、相处和谐的理想境界,景色诱人。
(设计意图:读中体悟,情景体验,进入角色。学生亲身感受都市动物的处境,体验动物的生活,体悟动物的幸与不幸,由角色体验上升为情感体验。)
三、深读课文,感受情感
1.精读文中议论性文字(6段、11段、12段),感受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利用勾画圈点的方法,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中生疑:
(1)都市动物变少甚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人类的霸道”是指人类的哪些霸道行为?
(3)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什么?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4)作者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而且要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人类怎样做才能使城市拥有可爱的动物?
学生阅读讨论,合作探究中拓展延伸,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
2.播放Flash动画
《我是一只小小鸟》,讨论:
(1)短片中快乐的小鸟为什么要流泪?
(2)如何让小鸟快乐起来?
(设计意图:欣赏动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城市已少见鸟兽踪迹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上来。)
四、走向课外,升华情感
1.故事激情: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有一名女大学生,名叫徐秀娟,她大学毕业以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来到盐城丹顶鹤保护区。有一天她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回来…… 她的爱心,她的精神令人敬佩,那首赞美她的歌曲至今传唱。请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播放音乐片《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感熏陶中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保护动物更应该从自己做起。)
2.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出把力:
泰州,我们的家乡。她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四季无大风,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块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水宝地。作为家乡的一员,请为家乡出把力。
(1)说说我们泰州有哪些风景胜地、有哪些珍稀或特色动物。
(2)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作为泰州或泰兴的城市标志和象征,请用生动的语言把她描述下来,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市长写一份建议书,城市还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建设,使家乡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家乡,更爱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行动起来。)
五、教师寄语,传唱情感
人和动物本是同根生,人类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人类和动物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之水,同在一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就应该同呼吸,共命运,就应该互相爱护,心心相连。最后让我们同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表达我们与可爱的精灵们亲密无间、相亲相爱的心声。
播放: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乐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歌声传唱情感 ,此情此感 弥加深厚。)
附板书设计
都市精灵
舒乙
精灵——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喜爱、羡慕、珍贵)
都市——与狼共舞人兽共存 (希望、努力、和谐)
教学效果达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以阅读为主线,注重文本的深层解读,同时以情感体验为副线,以情感体验来构建本节课教学思路。它以“创设情境,导入情感”、“初读课文,感知情感”、“深读课文,感受情感”、“走向课外,升华情感”、“教师寄语,传唱情感”五步走使学生逐步迈向人应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