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通过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杨修的悲惨离世中学得一些处世良策。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方法:
① 设疑激趣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
②引导点拨法,在探讨杨修“放旷”时,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
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自习课自行阅读课文数遍并基本理解文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文中夏侯惇对杨修高度评价的话语是“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围绕“真知”做文章,给它加上省略号,主要挖掘文本中杨修的“才”;加上问号,主要挖掘文本中杨修的“放旷”,数犯曹忌;加上叹号,告诉学生“如果我们是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完整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音乐)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又浮现在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节课我们学习《杨修之死》(板书)。
1、注释读准字音
师: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提醒易错字庖、谮等字词然后齐读)
2、图画
问:这是杨修押赴刑场时画面,你觉得此时杨修和曹操心里各自在想什么呢?
(嗯,杨修你终于被我杀了,你虽然很有才能,但你不该卷入政治斗争啊!
好,想不到我才华横溢的杨修的结局居然是这样……)
杨修虽是三国中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也是才华横溢, 连夏侯惇都那么佩服他……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思考后点一学生)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带着佩服的语气读一遍?重音落在哪里?“真知” 全班同学一起饱含深情、带着佩服的语气将这句话再读一遍 !
衔接语: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 板书: 杨修 真知
二、探究“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从哪些事情看出杨修是真知曹操,然后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事件
1、 哦,第四段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知道是花园修得太阔了,这是杨修改建园门事件。
2、 第五段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这是分食酥饼事件。
3、 第六段道破曹操梦中杀人真相。
4、 第七段密告曹丕、第八段教植杀吏、第九段代作答教事件。
5、还有补充吗?哦,对了,还有鸡肋事件呢!破解口令!
总结:杨修真是了解曹操的心事,真不简单!现在请让我们看大屏幕:
①破解门内“活”②分食酥饼 ③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④密告曹丕 ⑤教曹植斩吏 ⑥代作答教
杨修是聪明啊!难怪夏侯惇称赞:“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善于破解、破译上。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能,处事果敢,料事如神。所以后人有诗赞曰:
三、探究“真知?”
真知?(板书)
衔接 师:杨修真的了解曹操的心思吗?如此真知曹操为何反而被一向唯才是举的曹操杀害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生:“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里要注意一下 “数”字应读“shuo”音,“多次、屡次”的意思。还有恃才放旷是什么意思呢?(依仗自己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杨修的哪些细节看出他恃才放旷呢?同学们在回到课文,仔细思考一下!
生:课文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师:嗯,这句话中 这个“便”字,可以看出杨修草率,自作主张。
生:第5段,“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师:第5段“竟与人分食讫”“竟”看出不顾身份地位,目无君主,耍小聪明,把酥饼吃个精光!
生: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师:“径”作何解?
生:“径”就是“直接”,
“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不知不觉的卷入皇室斗争中。
师:没错!“径”就是“直接”,
“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轻率大意 ,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师:对,曹操梦中杀人事件中,大家都心知肚明,唯杨修在坟前指而叹,道破秘密,不经任何思考!
师:很好,我们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读,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
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文中杨修的语言共出现了5次。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用词的简练,做到“惜墨如金”。请看屏幕……
“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师:请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并加上动作来朗读这句话!(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好,掌声送给他们!)
2段“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起程” 这个“便”字,可以看出草率 自作主张
5段“竟与人分食讫”“竟”看出不顾身份地位,不顾及别人感受,耍小聪明
7段“修知其意,径来告知”“径”看出不考虑后果
师:这样看来,杨修的真知只不过是恃才放旷 自作聪明
衔接语:正在他恃才放旷,得意洋洋之时,想不到死神已经悄悄来临。我们来看看魏王曹操在这些事件中真正的心理?
2【幻灯片展示】请在文中画出表现曹操心理和态度的句子或词语
破解门内“活”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合”中酥 操虽喜笑 而心恶之
道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密告簏里藏人 愈恶之
教斩杀门吏 大怒 不喜植
代做答教 大怒 有杀修之心
鸡肋事件 杀之
兵败失利 厚葬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完成表格。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变化:忌----恶----怒----杀(板书)
3.从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上,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曹操
(阴险残忍、狡猾奸诈、虚伪多疑……)
四、探究“真知!”
真知!音乐
杨修曾感慨梦中杀人,想不到自己也成了梦中人。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小组交流:“杨修之死,责任在————.”
①杨修本人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小聪明,置军纪于不顾。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杨修之死,咎由自取)
0②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③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将定会杀掉他了。( 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看屏幕:
表面看杨修是真知魏王曹操,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恃才放旷的杨修遇上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可怜,可怜!.老师送大家两句话:处事勿学曹操阴险狡诈 做人莫学杨修恃才放旷。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要宽容。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好自己,善待他人!
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的心情很凝重,老师把在备课中的思索和感悟形成了文字,我们随着音乐一起看看吧!
板书: 杨修之死
真知…… 真知? 真知!
杨 修------------------------------曹 操
忌 恶 怒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