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太空一日杨利伟杨利伟生平 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氏宇航服秀杨利伟 1983年,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并加入中国共青团。1987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92年晋升空军上尉,1996年晋升空军少校。
杨利伟 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0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军衔改为少校。
2000年晋升中校军衔。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此举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人的骄傲。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2010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航天成就1956.10.8.,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负责攻克远程导弹技术难关。
1960.11.5.,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4.2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11.26.,首颗FSW-0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10.12.,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1990.4.7.,用“长征三号”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取得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0.11.20.,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1小时后成功着陆。
2000.10.31.和12.21.以及2003.5.25.,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卫星1ɑ、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10.15.晨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发射升空并绕地球飞行14圈,返回舱于10.16.夜成功着陆。 中国航天成就2005.10.12.,“神舟六号”飞船载着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7.10.24.,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7日16时40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航天员出舱活动实况,并在出舱活动结束后同航天员通话。中国航天成就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就杨利伟“神五”飞行“神五”发射前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神五”威武在西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正装待发,静静地等候的来自太空的呼唤,等待的来自中国的命令。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绕着地球以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 “神五”返航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 杨利伟返回地面
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们一直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太空一日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你了解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吗?请查阅有关资料,和同学讨论交流。太空一日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意。3.理解中国人在航天科学探索上,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学习目标读一读:严谨 轮廓 俯瞰 遨游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弧 模拟
烧灼 千钧一发yánjǐnlún kuòfǔ kānnaì pòáo yóuzhuóqiānhúmó nǐ生字注音。
牺牲(xī shēng) 低频(pín) 共振(zhèn) 五脏六腑(fǔ)
舷窗(xián) 轮廓(kuò) 俯瞰(kàn) 确凿(záo) 棉絮(xù)
步骤(zhòu) 无虞(yú)记一记千钧重负: 遨 游: 俯 瞰: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五脏六腑: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漫游;游历。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生词注解。
稠密:多而密。
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1.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分?
提示:本文运用了叙事的写作思路。
3.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课文导入4.理清文章结构,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5.学习作者意志坚强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体会作者在太空中的特殊感受。课文导入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或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对它的理解。1.作者在叙述航天过程时,也穿插了落地后的一些介绍,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文章由四个标题组成,每个标题详细叙述了在航天过程中的感受最深的情节,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情景后,都有落地后的文字,这些文字不是多余的,而是对前面文字的一种补充和印证,更加体现了作者描写的真实性,反映了一个航天员的严谨的科学精神。课文思索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3.飞行途中,作者说并没有看到长城,与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相悖,说明了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畏权威的求真精神。课文思索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详细准确地描写了归途的经过,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从太空返回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课文思索5.作者在介绍航天过程中,语言质朴通俗,通过哪些情节表现出来?
课文是一篇自传的节选,语言没有那么华丽,而是质朴通俗,向读者娓娓道来,让充满科学术语的航天变成普通人可以分享的美。如《我以为自己牺牲了》中“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要承受不住了。” 还如《神秘的敲击声》中“无法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更像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课文思索 6.课文在叙述中,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恐惧的心理,如“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幸福的心理,如“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牵挂我!那种真诚,那种真情流露,现在想起来,我心里都有种很酸楚的感觉”;坦然的心理,如“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课文还有多处类似心理描写,这样安排能够真实的反映“我”的内心感受,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课文思索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可能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杨利伟说过“做任何事情,‘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尤其做大事更需要精神”“当一件事坚持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接近成功了。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往往不是才干最出众的人,而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秒的人”。让我们学习宇航英雄的精神,不断前进,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
课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