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咬文嚼字》(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咬文嚼字》(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9 11:23:43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咬文嚼字》同步测验
课前热身(1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船(yùn) 日晕(yùn) 轮外圆晕(yùn) 晕倒(yūn)
B.嚼东西(jiáo) 咀嚼(jué) 细嚼慢咽 (jiáo) 咬文嚼字(jiáo)
C.尺牍 (dú) 斟酌(zhuó) 蕴藉(yùn) 沁人肺腑(qīng)
D.岑寂(cén) 付梓 (zǐ) 烟榻 (tà) 锱铢必较(zīzhū)
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
A.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B.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C.留心玩索:非常喜欢玩耍,玩得很开心。
D.套版反应:意思是当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旧有的、习惯的俗滥陈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你私下在和他勾通一下,这样才利于我们开展工作。
B.苏军的这种做法的确有沟通敌人的嫌疑,我们要时时留心。
C.听了研究员的仔细分辩、筛选,大家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D.对于近义词,我们应该去同存异,仔细分辨它们的不同之处。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 )
A.一上课,李明回答问题就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他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斤斤计较、到处搬弄是非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半年的奋战,我们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 演员来说都
具有挑战性,也是难得的表演机会。
B.Z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试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 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体有限,其债券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21·cn·jy·com
D. 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
课堂检测(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20分)
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传为千古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说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子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6.你认为贾岛诗句中用“推”好还是“敲”好?说明你的理由(不超过45字)(6分)
答:
7.作者对于贾岛“推敲”这一故事持什么观点?(不超过40字)(6分)
答:
在作者看来,贾岛诗句中的“推”字与“敲”字的根本区别在什么方面?说一说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扼要回答,不超过60字)(8分)21教育网
答:
附答案:
1、C。沁qìn.
2、C。留心玩索:用心地体味探求。
3、D。A B互换。C应用“必需”。
4、C。ABD三个成语都是贬义词,现在被当着褒义词用了。
5. C
解析—— A项“他的雄材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
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凡是出现“X是X"的句式时要注意前后主语一致;B项成分赘余,删去“的实验”;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言之成理即可。
7、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21cnjy.com
8、提示:
根本区别在于思想感情的区别。 推——自掩自推,冷寂孤零;敲——月夜访友,场合热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逐渐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梳理感知,交流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查找朱光潜先生资料。反复朗读课文自己处理本课的基础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2013年山东高考的作文材料: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著名作家铁凝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都被“咬”。他们在被“咬”之后,都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从这则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名作家勇于认错的勇气,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咬文嚼字》杂志对汉语言文字的那种“敬畏”。语言是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怀着这种敬畏写了一篇经典的文艺论述文《咬文嚼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板书题目)。
二、展示目标:
1、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2、逐渐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
说说你自学掌握了哪些重点词语,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资料。
1、简介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2、掌握重点词语
咬文嚼字 (jiáo) 没镞 (mòzú) 岑寂 (cén) 锱铢必较(zīzhū)
烟榻 (tà) 蕴藉 (yùnjiè) 付梓 (zǐ) 尺牍 (dú)
下乘 (chéng) 倒涎 (xián)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初读文本,明确观点。
1、同学们,看一下文章的题目。咬文嚼字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什么呢?那个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表面上看是一个具有什么感彩的词?21cnjy.com
点拨: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贬义词。
2、作为一个生活中常用的贬义词,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观点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初读文章,用文章的句子标记出来。2·1·c·n·j·y
(学生读文章,标记)
点拨: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师板书:谨严)
活动二:再读文本,梳理结构。
朱光潜先生在文章的结尾说,以上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朱光潜先生举了哪些例子?这些例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说的?请再次朗读文章,回答问题。www-2-1-cnjy-com
(学生朗读文章,圈点概括)
班内交流,明确展示:
郭老改字
王若虚改句
韩愈帮贾岛推敲
苏轼《惠》诗
“套板反应”
(点评并板书)
这些例子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分类概括。
点拨:前三个例子从“文字修改”方面说的,
后两个例子从“文字运用”方面说的。
活动三:重点研读,深入分析。
重点研读文章1-4段,思考:文字的改变只是文字的改变吗?
(一)(投影展示)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自己品读一下投影展示的句子,然后对给你的同位听。
(找学生班内范读,其他同学点评,找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
点拨:句式不同,感情不同。(然学生品读第一段中的“这”字句。老师板书:情感)
(二)第二个例子是王若虚先生改动《史记》“李广射虎”的一段。请同学们把改前和改后的句子找出来,品读一下。思考:王若虚改的好不好?为什么?21教育网
点拨:少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和“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文字改变了,文字的意味也变了。(板书“意味)www.21-cn-jy.com
(学生读句子)
(三)第三个例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推敲”的故事,同学们先不要看课本,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一回韩愈,也帮贾岛推敲一下。21·cn·jy·com
(投影展示)
斟酌诗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思考:你认为是“敲”好,还是“推”好?说明你的理由。
点拨:优劣看意境。 “敲”,说明敲的是他人之门。以动写静,给人一种幽静之感“推”说明是荒山孤寺,一推更显孤寂的意境。21·世纪*教育网
(学生班内交流,教师点评并板书:意境)
(四)文字的变化其实是思想情感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谨严”对朱光潜先生这篇文章“咬”了一“咬”,“嚼”了一“嚼”。
(投影展示)
阅读下面的片段,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仔细品味:
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2-1-c-n-j-y
(学生找不同点,班内交流)
教师过渡: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在抗日战争后期写的。有些词语那时还没有规范,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品味一下人称的改动。找同学说说改的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亲切,自然,利于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小结:文字的变动其实是情感的变动。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活动四:回扣文本,小试牛刀。
文章的后两个例子是从文字的运用来谈的,主要说的是如何用好文字的联想义。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课上就不在品味。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要把握文字和情感的关系,灵活运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片段扩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投影展示)
一、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能表现出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能表现出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班内展示学生的精彩片段)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早晨,太阳发出冷清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有几只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懒洋洋地流向远方.
五、学习小结:
朱光潜先生在结尾给了我们很中肯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本着这个精神,开始……
(学生齐读)
文章学习完了,但我们的感悟才刚刚开始,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带着一份谨严去面对我们的学习,面对我们的生活!让这份“谨严”在我们身边绽放!21*cnjy*com
六、作业设计
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来源:21cnj*y.co*m】
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朱光潜
郭老改字
王若虚改句 文字修改
韩愈帮贾岛推敲 谨严
苏轼《惠》诗
文字运用
“套板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高中语文苏教版版 必修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教学目标
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咬文嚼字》杂志给名作家挑错
教学目标
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2013年山东高考的作文材料: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著名作家铁凝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都被“咬”。他们在被“咬”之后,都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教学目标
目标展示
1、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2、逐渐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说说你自学掌握了哪些重点词语,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资料。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重点字词
咬文嚼字
没镞
岑寂
锱铢必较
烟榻
蕴藉
付梓
尺牍
下乘
倒涎
(jiáo)
(mòzú)
(cén)
(yùnjiè)
(zǐ)
(chén g)
(tà)
(dú)
(xián)
(zīzhū)
教学目标
活动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咬文嚼字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什么?是一个
什么感彩的词?
点拨: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贬义词。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观点是什么?
教学目标
活动二:再读文本,梳理结构
朱光潜先生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点拨:
郭老改字
王若虚改句
韩愈帮贾岛推敲
苏轼《惠》诗
“套板反应”
教学目标
活动二:再读文本,梳理结构
这些例子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分类概括。
点拨:
前三个例子从“文字修改”方面说的,
后两个例子从“文字运用”方面说的。
教学目标
活动三:深入研读,重点分析
思考:文字的改变只是文字的改变吗?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点拨: 句式不同,
感 情不同。
教学目标
活动三:深入研读,重点分析
王若虚先生改动《史记》“李广射虎”的一段。
请同学们把改前和改后的句子找出来,品读一下。
思考:王若虚改的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少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和“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文字改变了,文字的意味也变了。
教学目标
活动三:深入研读,重点分析
思考:文字的改变只是文字的改变吗?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点拨:句式不同,
感 情不同。
教学目标
活动三:深入研读,重点分析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推敲”的故事,
同学们先不要看课本,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一回韩愈,
也帮贾岛推敲一下。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点拨:优劣看意境。 “敲”,说明敲的是他人之门。以动写静,给人一种幽静之感“推”说明是荒山孤寺,一推更显孤寂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片段,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仔细品味:
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它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教学目标
活动三:深入研读,重点分析
点拨:人称的改动亲切,自然,利于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教学目标
活动四:回扣文本,小试牛刀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能表现出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能表现出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精彩展现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
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
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冷清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
有几只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懒洋洋
地流向远方.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文学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全班齐读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文章学习完了,但我们的感悟才刚刚开始,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带着一份谨严去面对我们的学习,面对我们的生活!让这份“谨严”在我们身边绽放!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QQ在线咨询:51286273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