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09 10:57:51

文档简介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1·cn·jy·com
2.通过研习《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课后拓展学习:填写《大运河示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难点】
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想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了解相关的历史。2-1-c-n-j-y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师生共同探讨:
1.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21*cnjy*com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教师讲解隋统一的背景、经过、影响。
可以展示相关隋朝统一战争的战争点评:
隋统一战争在战略运用上的特点为:集中使用兵力,力避两面作战。当决定先南后北时,即采用北守南攻方针,先巩固北部边防,并部署一定数量的战略机动部队,以保障南进时后方稳定。当突厥突然大举进犯,对隋王朝构成严重威胁时,立即变更战略,改为先北后南,采用南和北攻方针,撤回南进大军,与陈结好谈和,待击败突厥后,再转兵攻陈。从而保证主要战略方向上的兵力优势。以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外交策略,扩大彼方内部矛盾,使其相互攻战,自行削弱,从而增大胜利概率。隋统一战争在中国战争历上占有重要地位。www-2-1-cnjy-com
3.师:出示资料。
材料一:
时间类别 隋 隋盛世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1)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你认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①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②田地开垦面积不断增大,粮食收入逐年提高。
③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2)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3.科举制
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拔标准,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打破了是假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的选拔机制,打破了是假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来源:21cnj*y.co*m】
(1)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科举制的作用
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②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通知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③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3)科举制的评价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所产社工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三)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1.师展示隋朝大运河图片,导入本模块的学习。
2.展示隋朝大运河简图,让学生回答大运河以什么为中心,南北到达地点,由那四段构成,沟通了哪些水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师生共同探讨: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是专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吗?
不是,是为了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凿,虽然是处于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后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但是,为此工程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计划了社会矛盾。21·世纪*教育网
4.师生共同探讨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教师总结: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控制;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为唐朝前期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www.21-cn-jy.com
大运河开通的条件背景、经过、影响
[回归课本]善思: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你的理由。21cnjy.com
这是开放的思考题,答题的答案不求唯一。有两种供参考。
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跟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今天。
不同意:可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降都市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三)隋的覆灭
1.师生共同探讨。出示资料: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三月)(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上(炀帝)御龙舟,幸江都(今扬州)。21教育网
——《隋书·炀帝纪》
材料二:
炀帝冢
唐·宗元鼎
帝业兴亡是几重?
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
不愿生归驾九龙。
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回答,师总结。
1.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大兴土木。
2.调大军多次攻打高丽,动辄调发百万人力,耗费了大量财富,也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3.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及晚年的变化也加剧了矛盾的发展,史书说他“天性沉猜……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开皇中叶以后,法制逐渐受到破坏,文帝对元老功臣猜忌诛灭,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并且刚愎自用。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唐的建立:①回归课本,是同学们阅读并认识到隋炀帝的三次远征劳民伤财,损失惨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影响。21*cnjy*com
②唐朝建立的经过:隋末,面对繁重的赋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心怀不满的官僚、贵族也纷纷起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父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势力迅速发展。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回归课本]博闻
在众多反隋起义军中,由翟让、李密先后领导的起义队伍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为根据地,被称为“瓦岗军”。瓦岗军打败前来镇压的隋军,击毙其主帅张须陀,攻克洛阳附近的兴洛仓,并开仓放粮,深受百姓欢迎,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为反隋起义军中的主力。
[开卷有益]察举;科举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弊端:
1、在察举制下,虽然察举科目很多,但天下之大,贤人之众,不可能把所有贤人都推荐给朝廷,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贤才被埋没在乡村野氓中,终身未得任用,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作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人的道德品质须通过对他言行的长期考察才能得出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这种言行还可能是假的,抑或他以后发生蜕变。
3、察举制广泛推行,地方乡闾因之有了评议之风,“清议”名士好品评臧否人物,不重实际,空发议论。这种恶劣风气还遗留给了后世,在魏晋时尤为明显。
4、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到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学而时习] 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
D.改革选官制度,开创科举先河
[温故知新]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对照《中国行政区》,试着找出大运河流经现在的哪些省(市)。想想这些地区的发展与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关系。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版权所有:21教育】
1.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2.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2·1·c·n·j·y
3.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
[集思广益]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甲兵强盛”又二世而亡的著名王朝,一位秦朝,以为隋朝。试比较,秦、隋的成就和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共性?【出处:21教育名师】
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都是二世而亡。
③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④都制定了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一文字度量衡和创立科举制。
⑤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课堂总结
1.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①积极: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②消极:大大加重了当时人民的负担,加速的隋朝的灭亡。
2.列举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①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②开凿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3.隋和秦朝相似的地方
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都是二世而亡。
③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④都制定了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一文字度量衡和创立科举制。
⑤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4.隋统一南北的条件
①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②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③隋建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
④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弱。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朝代曾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中国的是( D )
①秦朝 ②北魏 ③西晋 ④北宋 ⑤隋朝 ⑥元朝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③⑤⑥
(2)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D )
A. 唐玄宗时
B. 武则天时
C. 唐太宗时
D. 隋炀帝时
(3)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D )
A. 重新统一南北
B. 建立三省六部制
C. 创立科举制
D. 开通大运河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隋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
南北统一:时间、条件、意义
大运河的开凿:时间、影响(两面性)
隋的覆灭与唐的建立;
【教学反思】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本课的重难点是大运河的开凿和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应该注重本课各环节流畅,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呈上启下的方法,自然导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新课的学习,运用多媒体,采用设疑、故事、绘图、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巩固小结和课堂检测,理清了本课的知识线索,实现了当堂内容当堂巩固,整堂课教学效果理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教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拓展知识,注意学科间的渗透,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情感教育。注重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落实。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练习
一、选择题
1.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
A. 重新统一南北
B. 建立三省六部制
C. 创立科举制
D. 开通大运河
2.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 )
A. 涿郡
B. 洛阳
C. 扬州
D. 余杭
4. 假如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应该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D. 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5. 穿越时空,回到了隋朝,你可能看到了( )
①家住余杭的孙某坐船来到洛阳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③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④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6.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最重要的作用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一
B. 方便隋炀帝南巡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北部的边防
7. 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 )www.21-cn-jy.com
A. 故宫
B. 大运河
C. 长城
D. 地动仪
8. 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
①陈 ②北宋 ③南宋 ④元朝 ⑤隋朝 ⑥唐朝
A. ①②
B. ⑤⑥
C. ③⑤
D. ④⑤
9.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元朝时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新运河,不禁让人想起来了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下列对这两朝开通的大运河相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1·c·n·j·y
①都是由统治者发起开凿的 ②都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③都以洛阳为中心 ④都是为了南粮北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二、简答题
11.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这句话错在了哪里?请说明理由。
12.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正式设立于哪个朝代?简述科举制创立的作用是什么?21cnjy.com
13.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隋炀帝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材料分析
14. 如图,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运河?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谁?
(2)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商人,携带货物从洛阳到江都,可能经过那几段运河?
(3)它们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4)大运河在当今还有作用吗?举例说明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材料六: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www-2-1-cnjy-com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3)请说出这条“河”的南北起止点。
(4)除该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5)从材料六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6)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21教育网
16.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以哪里为中心?21·cn·jy·com
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C 7.B 8.B 9.D 10.C 21·世纪*教育网
二、简答题
11.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修筑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暴政。
1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这一制度正式设立于隋朝。科举制创立的作用: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事,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2-1-c-n-j-y
13. 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时期的史实。隋炀帝的主要作为:重视官吏考核;重视人才;推行均田制;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行为;改革赋役制度;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对隋炀帝新的认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也是很大的。21*cnjy*com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1)图一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图二反映的是元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时的皇帝是隋炀帝,元朝大运河开凿时的皇帝是元世祖。【来源:21cnj*y.co*m】
(2)唐朝的一位商人,携带货物从洛阳到江都,可能经过通济渠、邗沟。
(3)隋朝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运河的目的:为了南粮北运。
(4)大运河在当今还有作用,如:可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途径;可发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可开发旅游资源等。【出处:21教育名师】
15.材料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史实。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
(2)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后的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版权所有:21教育】
(3)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南:余杭;北:涿郡。
(4)除大运河外,古代著名工程还有长城、都江堰。
(5)从材料六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我们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材料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的史实。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不同:(1)A.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B.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民怨沸腾、引起了隋末起义,使隋朝灭亡(2)A.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但大运河千百年来一直在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如果没有隋炀帝利用运河大肆的穷奢极欲,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劳可与大禹相媲美。B.隋朝灭亡与此河无关,与隋炀帝的暴政有关。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岳麓版 七年级下册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想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了解相关的历史。
善思
新授
(一)隋的统一
1.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新授
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也获得较大规模的开发,在南北政权分立的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往来不断,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为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588年,隋集结50多万军队南下,向陈发起全线进攻,所向披靡。隋军宣称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南朝末帝陈后主荒淫奢侈,自信“王气在此”,以为凭借长江天险可以高枕无忧,并未做认真的应战准备。
589年正月,隋军分路渡江之时,陈朝君臣仍在歌舞升平,守江将士也在酩酊大醉。最后陈后主来不及逃跑,躲入宫内枯井,被隋军俘获。
589年,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新授
①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②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③隋建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
④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弱。
隋统一南北的条件
隋统一后,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还完善和创新了许多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新授
科举制
新授
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为选拔标准,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打破了是假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
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作用
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②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通知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③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新授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所产社工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科举制的评价
问题探讨
新授
时间 类别 隋 隋盛世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材料一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1)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你认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新授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2.田地开垦面积不断增大,粮食收入逐年提高。
3.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1.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新授
(二)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请你回答大运河以什么为中心,南北到达地点,由那四段构成,沟通了哪些水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涿郡 今北京;长安 今陕西西安;江都 今江苏扬州
余杭 今浙江杭州 ;兴洛仓 在今河南巩义东北
影响
经过
条件背景
新授
江南的经济发达,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土地和北方的人口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人口和朝廷,这使得加强,整个北南运输之间的运输、便利、低成本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605年,即是大业元年三月,杨广征发百余万人开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挖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
公元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开永济渠。
公元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六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邯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约两千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近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将北方的政治中心与南方的经济中心连为一体,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迎来了唐宋文明的统一,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积极影响)
新授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是专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吗?
思考
不是,是为了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2.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凿,虽然是处于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后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但是,为此工程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计划了社会矛盾。(消极影响)
问题探讨
新授
请你讨论并简述出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控制;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为唐朝前期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善思
新授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跟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今天。
这是开放的思考题,答题的答案不求唯一。有两种供参考。
不同意:可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降都市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问题探讨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三月)(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上(炀帝)御龙舟,幸江都(今扬州)。
——《隋书·炀帝纪》
新授
材料二:
炀帝冢
唐·宗元鼎
帝业兴亡是几重?
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
不愿生归驾九龙。
请你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炀帝龙舟模型
(三)隋的覆灭
新授
1.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大兴土木。
2.调大军多次攻打高丽,动辄调发百万人力,耗费了大量财富,也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3.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及晚年的变化也加剧了矛盾的发展,史书说他“天性沉猜……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开皇中叶以后,法制逐渐受到破坏,文帝对元老功臣猜忌诛灭,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并且刚愎自用。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
请你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
新授
605年,隋炀帝乘船从洛阳到江都,随从近20万人,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丁就达8万多人,两岸大队骑兵护送。
640年第二次游江都时,隋炀帝带去了50万人,船队锁国州县,强令沿岸居民贡献珍品美味,吃不完的就地弃埋,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612-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由于转运军需的成年男子不足,以致征调妇女服役。为躲避繁重的要义,许多百姓不惜自残肢体,称作“福手福足”,这三次远征劳民伤财,损失惨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唐朝的建立——隋炀帝的作茧自缚
隋炀帝巡游江都所乘龙舟想象图(明末版画)
新授
隋末,面对繁重的赋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心怀不满的官僚、贵族也纷纷起事。
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父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势力迅速发展。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的建立、经过
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博闻
在众多反隋起义军中,由翟让、李密先后领导的起义队伍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为根据地,被称为“瓦岗军”。瓦岗军打败前来镇压的隋军,击毙其主帅张须陀,攻克洛阳附近的兴洛仓,并开仓放粮,深受百姓欢迎,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为反隋起义军中的主力。
回归课本
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有大幅度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
D.改革选官制度,开创科举先河
C
回归课本
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对照《中国行政区》,试着找出大运河流经现在的哪些省(市)。想想这些地区的发展与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关系。
回归课本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
1.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2.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3.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甲兵强盛”又二世而亡的著名王朝,一位秦朝,以为隋朝。试比较,秦、隋的成就和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共性?
回归课本
集思广益
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都是二世而亡。
③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④都制定了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一文字度量衡和创立科举制。
⑤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二)列举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①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②开凿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总结
(一)隋统一南北的条件
①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②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③隋建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
④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弱。
简答知识点
总结
(三)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促进南北交通,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2.时间:605年。
3.概况:以洛阳为中心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①积极: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②消极:大大加重了当时人民的负担,加速的隋朝的灭亡。
(四)隋和秦朝相似的地方
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都是二世而亡。
③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④都制定了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一文字度量衡和创立科举制。
⑤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1.下列朝代曾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中国的是
( )
①秦朝 ②北魏 ③西晋 ④北宋 ⑤隋朝 ⑥元朝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③⑤⑥
D
练习
2.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
A. 唐玄宗时
B. 武则天时
C. 唐太宗时
D. 隋炀帝时
D
练习
3.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
A. 重新统一南北
B. 建立三省六部制
C. 创立科举制
D. 开通大运河
D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隋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
南北统一:时间、条件、意义
大运河的开凿:时间、影响(两面性)
隋的覆灭与唐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