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语文A版2.3《望洞庭》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五年级上语文A版2.3《望洞庭》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09 20: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备导日期:
2016
年5

1

设计者:
执教:


5
古诗三首《望洞庭》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体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4、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导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难点
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导引过程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
教师点拨及措施(导案部分)
一、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介绍洞庭湖的文字、图片或诗句。2、收集有关作者刘禹锡的资料。二、自主预习
学生先独立完成预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汇报准备。
1、一读古诗,圈出诗中出现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并读出节奏感。
2、二读古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湖光:
秋月:
相:
和:
镜未磨:
青螺:3、三读古诗,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根据你对诗文的了解,一个一个地完成以下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的任务。遇到困难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并做好展示准备。
探究点一:四读古诗,说说诗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在你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探究点二:五读古诗,诗人为什么能把洞庭湖写得这样美?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探究点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句?看看同是写洞庭湖的诗,景有什么不一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三、盘点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检测提升(一)巩固部分1、《望洞庭》的写作顺序是从(
)到(
),表达了作者(
)之情。2、《望洞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分别把(    )比作(   ),把(   )比作(   ),把(   )比作(   )。3、朗读、背诵古诗。(二)提升部分
1、洞庭湖这么美,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或小散文家赞一赞洞庭湖。
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刘禹锡一起去欣赏洞庭湖的美景。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3、引出课题,生读题,根据资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搜集、展示资料的能力。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为学生后面赏析古诗作铺垫。二、检测预习1、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的疑难,组内尝试互相释疑。小组长归纳不能解决的疑难。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教师检测预习情况。(1)分组汇报,组内补充,互评。教师适时随机引导点拨、师评。(2)在检测预习这一环节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读好古诗,理解诗意。(个人读,对读,小组读,范读,配乐读,PK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自学时知诗意,突出本课的重点
。)三、探究点拨1、出示问题。2、小组长带领组员逐一探究三
个问题。3、教师巡视、倾听,发现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帮助。4、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后,由记录员做好记录。5、学生分组汇报。教师适时随机进行点拨。6、当学生在汇报探究点一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7、汇报探究点二时,抓住“白银盘”、”青螺”,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描写的形象。8、探究点三:重点通过不同形式来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了解到了洞庭湖的气势雄伟壮观,再进行比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展示汇报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突破重难点,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盘点收获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1)一读懂,咬准音(2)二读懂,解词义(3)三读会,明诗意(4)四读精,悟情境(5)五读美,抒情感四、检测提升写作时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来写。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进一步巩固课文,关注学困生。
第二部分是培优训练,拓展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