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优秀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优秀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0 08: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我的童年
【美好目标】
1.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美好积累】
1.走进作家作品
作者
季羡林
字号
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籍
中国
时代
现当代
评价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学者、翻译家和作家。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代表作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自传》
2.自主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用工具书独自完成下面的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谕(yù) 椽子( chuán ) 生疏( shū ) 溺爱( nì ) 肃然起敬(sù )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万象更新 ( gēng )浑浑噩噩(hún è ) 光大门楣 (méi )
蹿房越脊( cuān ) 绿林英雄(lù ) 宁大嫂( nìng )
(2)结合课文注释,据义填词
生疏:不熟悉;疏远,关系不亲密 琐事:繁杂零碎的事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
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绿林英雄: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中的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组织集团。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5)词义辨析
“宠爱、溺爱、宠幸”辨析
“宠爱、溺爱、宠幸”都是贬义词。“宠爱”指偏爱,另眼看待,带有娇纵的意味,对象多指下级、子女、学生等。“溺爱”指过分喜爱,达到沉迷不悟,不分是非,百依百顺的程度。对象多指子女,特别是独子,娇女,有时也指学生。“宠幸”指皇帝大臣对妃妾臣仆的宠爱。“钟爱”着重于“钟”,特别喜爱,感情特别专注,是中性词,对象常指子女,有时也指动物,如狗、猫之类。
3.圈点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品读一下,用自己的话品析句意。
(1)从梦里哭着醒来”
没有母亲的疼爱与呵护,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从梦里哭着醒来”,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母爱的渴望。
(2)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
作者博学多智,说古道今,被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他对知识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去济南读书,扩大眼界增长才干,是他一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否则今天仍然在故乡种地,可见拥有知识的好处。可十年文革打破了季老原有的平静生活,漫无期限的批斗与劳作使季老身心疲惫,让他深感知识的可怕,所以觉得没有知识反倒是好事,至少不会受到迫害。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熬过了那些黑暗的岁月,并坚持学习研究。
【美好任务】
任务一: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答: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任务二: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任务三: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 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任务四:?第③段中作者反复使用“最穷”一词?有什么作用?
“最穷的县”“最穷的村”“最穷的家”连用三个“最穷”,反复强调,表现了家乡的落后与贫穷。
任务五:第④-⑤段?写父辈们生活的艰辛?似乎与“我”的童年生活无关?这是不是偏离文章的主题为什么
不是,父辈们这一部分,作者以沉痛的笔调叙述了家庭的变故,父亲和叔父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这是作者童年时代家中困窘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我的童年”的记忆的一部分。父辈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给 “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励“我”以后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怀着乐观、感恩的心,去感谢命运,感谢苦难的生活给了“我”成长、磨炼的经历,?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童年生活给“我”的启示。
任务六:第⑥-⑧中“每天最高的享受”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高的享受”
“每天最高的享受”指奶奶给的半个白面馒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那个物质贫乏、人们生活极度贫困的年代,能吃上白面馒头确实不易。加之“我”家家境异常艰苦,平常只有红高粱面饼和咸菜可吃,能尝一尝白面馒头的甘甜滋味当然就更觉珍贵了。而且,白面馒头是奶奶的儿子孝敬她的,奶奶省下半个留给“我”吃,足见她对“我”的喜欢与疼爱。馒头中散发的浓浓情意让“我”享受不尽?感动不已。
任务七:童年的苦难生活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童年的生活虽苦,但对作者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苦难生活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让他一生不畏各种不可预测的困苦。
——苦难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对物质生活不在意的品质,而只追求生活上的富足。
——苦难生活中真挚的亲情、友情让他感受到温暖?成为他一生幸福的记忆。
任务八: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季羡林持怎样的态度
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的关爱与呵护是必需的,有助于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因为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爱护要得法,过分溺爱孩子不但于成长无益,反而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行 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经不起风吹雨打。
任务九:第⑨-⑩段作者花大量笔墨写哑巴小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哑巴小是作者儿时的玩伴,具体写他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作者对童年记忆深刻,对童年友谊极为珍视,?另一方面哑巴小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平凡人物,?最后居然能当山大王,练就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成为 “英雄”确实了不起,?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普通人物的关注与尊重。
任务十: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 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例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都让人读来心酸。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美好回顾】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犹如(yōu)
教谕(yù) 济南(jì)
腌菜(yān)
B.磨面(mó)
溺爱(nì) 私塾(shú)
悬空(xuán)
C.蹿房(cuàn) 转折(zhé) 门楣(méi)
诞生(dàn)
D.关键(jiàn)
滋味(zī) 幻想(huàn) 琐事(suǒ)
解析:A项中应为犹(yóu)如,济(jǐ)南;B项中应为磨面(mò);C项中应为蹿房(c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竹篮 万象更新 孤苦玲仃 B.激励 相依为命 不以为源
C.炕害 受用不劲 习以为常 D.踩踏 肃然起敬 家徒四壁
解析:A选项“孤苦玲仃”的“玲”应该写成 “伶”; B选项“不以为源”的“源”应该写成 “”然 C 选项“炕害”的“炕”应该写成 “受用不劲”的“劲”应写成“尽”。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
(1)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 )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2)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 ,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 )。
(3)20世纪初期的中国,刚刚( )了清朝的统治。
A. 宁愿 间断 推翻 B. 但愿 隔断 打翻
C. 夙愿 中断 掀翻
D. 情愿 断离 倒翻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
A. 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B.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各奔前程,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
C. 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风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D.如果我叔父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
解析: B 选项“各奔前程”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前途。与语境不符,应该用“”相依为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高靖朝的土鸡蛋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为“主要的销售途径是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或者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C项语序不当,应为“倍受广大文学爱好者欢迎”;D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为“不仅……而且”。
6.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
B. 从一片灰黄开始,到了正谊算是到达了一片浓绿的境界——我进步了。
C.
他们才真是“儿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D.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
解析: C选项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他们才真是“儿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7.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②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③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⑤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A.③⑤①④② B.①②④③⑤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⑤④③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由语段内容可以看出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和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中,是…也是…,是连在一起的,可排除BD;判定③⑤的位置,⑤是紧接③来说的,故③⑤排列,排除C;这样就可选定答案A.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8.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句子仿写要做到句式相同、结构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要用“……你的……,……你的……,……你的……,……你的……,”的格式,构成排比句,根据上文“广泛的阅读能够”,可判断出后面的句子要写出广泛的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比如“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等。
【美好主旨】
本文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再现了20世纪初山东农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对现在的孩子寄予殷切的希望之情。
【美好拓展】
雪地里的迎春花
①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②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③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④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⑤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⑥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⑦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⑧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 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⑨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⑩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 我的发卡呢

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9.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答: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爱儿子、爱妻子,自尊心很强的人。(“自尊心很强”必答其他任意答)
10.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哭泣,请简要回答母亲每次哭泣的原因。
答:①母亲因不舍父亲离开而流泪。②看到父亲穷困的处境,母亲因难过而流泪。③丢失发卡,母亲因伤心而哭泣。
11.为什么母亲每听我读完一遍父亲写的信,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的时间?
答:母亲对父亲非常牵挂和担心。(答到“担心”即可,没答“担心”扣分)
12.结合全文,理解 段第画线句的含义。
答:发卡凝聚着父母间深深的爱,,无论它在哪里,都将永远替地下的父亲陪伴母亲。这种爱是温馨的,它能抵御严寒,给人温暖。
【美好实践】
语文老师组织了以“难忘童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语文课代表,请你配合语文老师完成下列任务。
(1)请围绕“难忘童年”这一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讲述童年趣事;童年照片展示;观看儿童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
(2)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要的开场白。
答:示例:童年的记忆就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童年的时光总是特别美好,童年的游戏永远难忘,童年的歌声多么动听,童年的生活最幸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难忘童年”,一同去回味那有趣的童年生活。
(3)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中学过和大家搜集到的有关“童年”的好文章编辑成了一本合集,并命名为《童年梦痕》。请你为《童年梦痕》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说明。
答:示例: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名家笔下的童年是怎样呢?请阅读《童年梦痕》吧,莫顿 亨特会带你到野外去探险,迈出人生旅途第一步;沈复会给你讲许多“物外之趣”;玛丽居里会帮你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孔子会教授你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