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
【美好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4.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课前预习
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询资料,补充作家作品信息。
作者
吴均
字号
字叔庠
国籍
中国
时代
南朝梁
评价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代表作
《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续齐谐记》
2.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嘤(yīng) 戾天(lì) 缥(piǎo) 急湍( tuān)轩邈 (xuān
miǎo)泠泠 (ling)
横柯 (kē) 鸢飞 (yuān)
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
①风烟俱净(指烟雾;都 ;消散) ②天山共色 (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 (顺、随) ④急湍甚箭 (急流的水)
⑤负势竞上(凭借) ⑥互相轩邈 (高;远)
⑦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 ⑧好鸟相鸣 (友好或美丽;互相和鸣)
⑨鸢飞戾天者(到天上,至) ⑩望峰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横柯上蔽(遮蔽) 在昼犹昏(好像,如同)
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水皆缥碧(青白色)
嘤嘤成韵 (和谐声音) 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2)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3)一词多义
①绝: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 ②直:直视无碍(直接)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争高直指(笔直)
③无:直视无碍(没有) ④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不) 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
(4)古今异义
①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向西。 今义:指物品。)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③猛浪若奔 (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④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⑤: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⑥窥谷忘反 (古义:看,观察,侦查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5)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②任意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③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④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望峰息心( 使动用法,使……停止)
⑥横柯上蔽( 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负势竞上(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⑧皆生寒树( 使人感到有寒意)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② “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③ “(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①后置定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互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对偶句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美好任务】
任务一: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以此理清文章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
第一段先总说从富阳到桐庐水行所见的沿江山水之美,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统领全篇;
第二段,对“异水”进行具体描绘;
第三段,对“奇山”进行具体描绘。
第二课时
【美好回顾】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解析:B选项“轩”的正确读音是xuā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烟俱净 (全、都) ②从流飘荡 (顺、随)
③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④互相轩邈。(高远)
⑤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⑥鸢飞戾天者 (至)
⑦经纶世务者 (筹划 )
⑧ 横柯上蔽(树干)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 猿\则\百叫无绝 D.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解析:D.选项正确的朗读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答:(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答: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⑤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⑥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美好探究】
任务一: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答: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任务二: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答:树木茂密
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任务三:掩卷而思——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美好思想】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美好技法】
1.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
2.景特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3.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4.文章语言:语言简约清新,内涵丰富。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
【美好迁移】
古诗文中的“山水”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美好文本】
一、《与朱元思书》理解性默写
1.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本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等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6.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文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二、中考链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
A.天下独绝 群响毕绝 B.蝉则千转不穷 转视积薪后
C.好鸟相鸣 好为《梁父吟》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解析:(D项均为“遮蔽”;A项:前面者“少有的,独一无二的”,后者为“消失,停止”;B项:前者通“啭”,鸟叫声,后者为“转身”;C项:前者为“美丽的”,后者为“喜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A.猿则百叫无绝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从流飘荡 求而从者
C.鸢飞戾天者 念无与为乐者 D.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解析:A项:前者为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不译,后者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项:均为动词“跟随”;C项:均为“……的人”;D项:均为动词“给”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答: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关键词“轩邈”翻译错误扣分)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关键词“反”翻译错误扣分)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解析:“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5.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答: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
【美好拓展】
与顾章书
吴均
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⑦葺,修建。⑧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⑨办,具备。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仆去月谢病(告) 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仅仅,只)
7.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9.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2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答:文句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石门山山高谷翠、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10.本书信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情感?
答: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