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科技丰碑》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0 19:26:34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材料一:
1955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材料二:
1959年至1961年三年时间,我国产粮大省四川的人均占有粮食由1958年的636斤逐年下降,1961年只有358斤。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情况?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两弹”震惊世界
太空响起“东方红”
写在大地上的辉煌第13课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标志性成果。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功立业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启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1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使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探究历史(一)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是如何缔造的? 21岁的他是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的他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然而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1986年,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到工作岗位。
1986年的一个黄昏,受核辐射影响而身患癌症的邓稼先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他轻声问道:十年二十年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在临终前他还在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一穷二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供应,副食品短缺。但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却出现了奇迹。 科研人员每天在食堂都吃不饱,但回到研究室立刻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抗议了,于是有的人拿出酱油瓶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古巴黄色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即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到下班。 远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百万大军在那里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那里大戈壁的客观条件本身就很艰苦了,在三年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断炊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结论:成就的取得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结论:  结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结论: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⒈国家的独立(保障);
⒉党和政府的重视;
⒊经济实力的增强;
⒋科学家的努力;
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新中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请思考: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历史(二)

思路:分别答出“两弹一星”研制的作用?和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贡献。 材料一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在世界上激起强烈反响。一位华侨回忆说,1964年他在南非做生意,那里的种族隔离制度将公共汽车的座位分为白人、有色人种和黑人区域。一天他登上公共汽车,在有色人种区一个位置坐下,白人司机异常地请他到白人区就坐,华侨说自己是中国人,但司机说“我没看错。一星期之前你们是在后边,现在改到前边了。”华侨问为什么,司机告诉他:“因为你们已经能够制造原子弹了——能掌握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的民族是应该受到尊敬的”“两弹一星”的影响和作用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两弹一星”的影响和作用: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加强了国防力量,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学习探究: 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社会先进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你能否举例说明并加以总结。 “两弹一星”的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
材料三我国现在人口 13亿
预计我国2030年人口 16亿
现在耕地每年减少几百万亩。
现在人口每年增加一千多万。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
2004年,他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突破800公斤,这意味着每年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口。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请思考: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加强了中外交流;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认识问题 根据所学,请你归纳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科技取得哪些成就。
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教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感悟五:……科学家的努力党和政府的重视国家的独立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两弹”一星震惊世界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国防“第二炮兵”的成立农业 钱学森(1911年-)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邓稼先(1924—1986),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至1950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 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原子弹被装在导弹上:
导弹弹头为原子弹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 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原子弹与氢弹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由地地战略核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及相应保障部(分)队组成,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的战略性兵种。现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第二炮兵是伴随着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的步伐而诞生的。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第二炮兵的名字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课件34张PPT。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6--1976)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两弹”震惊世界
太空响起“东方红”
写在大地上的辉煌第13课“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一、“两弹”震惊世界 钱学森(1911年-)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我国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呢? 思考一、“两弹”震惊世界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至1950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两弹”震惊世界1.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情景2.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一、“两弹”震惊世界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要的时间对比表为什么我国会有这样的速度⑴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
⑵党的正确领导;
⑶科学家爱国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⑷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一、“两弹”震惊世界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3.1966年10月,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第二炮兵)一、“两弹”震惊世界1.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10月,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66年7月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  这是新中国国防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的象征。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二、太空响起“东方红”二、太空响起“东方红”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意义: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的场景神舟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六号航天员在太空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七号航天员与地面进行通话神舟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写在大地上的辉煌 1972年,杂交水稻被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多次的杂交试验和筛选,1973年袁隆平终于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这在世界上还是首次。三、写在大地上的辉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小结启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1 .右图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西北某试验场升起的“蘑菇云”你认为这是 (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D.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练兵营A2.1970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的是(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长征3号”
D.“长征4号”A练兵营3.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
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A练兵营4.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
A.杨振宁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D6.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庆典,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迎来了它的第80个生日,为此,初三一班的同学进行了一个图片展,请根据图片和问题探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 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军种的建立时期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
属于过渡时期的是( )
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 )ADB C.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
②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