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二单元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二单元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2 10: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人
学科
语文
所教班级
上课时间
课 题
陈太丘与友期
第__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课时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难点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谁能为我们讲讲?(学生讲述)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如“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结识另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二、作品简介及题解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1、指读课文。2、听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字音和朗读节奏。(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不
通“否”,读(fǒu)3、出示例句划分节奏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门外/戏④待君久/不至⑤相委/而去⑥友人/惭,下车/引之⑦元方/入门/不顾4、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就其感情把握做点评。教师提醒:“友人怒:‘非人哉!’”,应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5.全班齐读课文,把握节奏,注意文章情感变化。(二)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1、自主释疑,找出重点字词,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从文中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学生发表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理解错误的字词解释进行引导纠正。3、归纳重点字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③去后乃至:才④尊君在不:通“否”,文中的意思为“不在”⑤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⑥则是无信:信用⑦下车引之:拉⑧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⑨不同称谓: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称呼,相当于“您”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翻译课文。⑴先由同桌之间相互翻译课文。教师提醒翻译文言文“留、补、换、删、
顺”法则,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⑵个别同学翻译。四、研读课文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用原文回答)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明确:友人便怒,对子骂父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明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友人惭,下车引之2、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明确:陈太丘 太丘友人 元方 (板书)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觉得陈太丘的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能改元方,聪明
机智
率真 (板书)4、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明确: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五、合作探究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明确:①不失礼。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不失礼,懂得为人之理,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②失礼。因为客人毕竟是长辈,已经认错了,元方应该原谅他,不能“入门不顾”,使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6、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明确:做人应诚信、懂礼 (板书)六、拓展延伸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写好对话,由同桌两人进行对话表演)

当堂达标训练(检测)题: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 无信 无礼 知错能改 元方: 聪明 机智 率真 启示: 诚信 懂礼
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收集十条有关“信”、“礼”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