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2 10: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品味作者朴实深邃的语言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及主题。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
3.学习要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内容,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问思考。?
老师:搜集猫的相关图片,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一讲十多年前我家养狗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在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又有怎样的趣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呢?(板书课题、作者)
二、走进作者,资料助读
(课件)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译着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重点词语(课件)?
2.齐读课文?
3.学生对文章初步感知后,请按照如下句式,完成下列句子。?
以“我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猫,我看到了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猫。”这样的句式来品析课文。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依据。?
学生思考交流后,出示示例:?
(1)我读了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猫。文章的依据是: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2)我读了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活泼有趣的猫。文章的依据是: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好一会儿,方才寻到。”?
(3)我读了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怜的猫。文章的依据是:?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进行预习和导学,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家三只不同的猫,大家思考一下,养猫是乐事,可作者为什么悲从中来?我们下一节课重点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写出一段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共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一、温故知新,检查回馈?
检查同学们的小练笔,分三组交流。
二、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1.学生朗读课文,标记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我读___________________(句段),我体味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教师范例:我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愉悦的心情。??
学生朗读课文、评说“我”的情感,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
(1)我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一句,我体味到“我”为第一只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2)我读“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体味到“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3)我读“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我体味到“我”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愤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对前两只猫意外亡失的痛惜之情犹在,不忍再紧接着另养一只猫,因而强调了“好久”二字,既然是“好久”就不是“永远”,于是引出了喂养第三只猫的情节。?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
(4)我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最后一段,我体味到“我”有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
3、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倒数第五自然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
(3)学生齐读。
?
(4)品味语言。
?
紧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4.设计疑点,探讨交流:?
(1)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凝望”是何意 (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不确凿)
(3)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
(4)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 证据何在 ?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5.小结,板块过渡。?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
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三、品读课文,攻克难点?
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___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谈感想。并且写一句精炼的话送给大家。?
教师提示:既可以就文章的内容、情感,还可以就文章的写法和主题去谈。
?
示例:对于作品中的“我”妄下断语,棒打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 分明是一幕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
,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作业设计?
1.创造性改编“芙蓉鸟事件”。?
2.思考“我”妄下断语,误认为第三只猫吃鸟的依据,由此写一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