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习题
一、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shì hào biǎo xiàn měi zhōng bù zú chàng gē běn shēn lù s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 )( )( )( )
2.填合适的量词
一( )歌 一( )清水田
二( )鹭鸶 一( )画
二、综合题
1.选词填空
探望 眺望 渴望 期望 展望
(1)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乡下( )爷爷奶奶。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3)家里虽穷,但他非常( )读书。
(4)( )未来,我的心中满是喜悦。
(5)去左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的( )已久的一项活动。
2.选择正确的答案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尽瘁 理直气壮 含辛茹苦 无价之宝
B.肝胆相照 杯水车薪 疑惑不解 同心协力
C.势不可当 一碧千里 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
D.完壁归赵 冲锋陷阵 襟飘带舞 神机妙算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怎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 改为陈述句 )
(2)皎洁的月光把池塘照得通亮无比.(改为“被”字句 )
(3)孙悟空神通广大。小朋友都喜欢他。(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三、提高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在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21教育网
1.给下列词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三顾茅庐(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2)青翠欲滴(A.欲望;B.想要;C.将要)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用__比喻 。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下来:
4.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短文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嗜好 表现 美中不足 唱歌 本身 鹭鸶
2.一(首)歌 一(块)清水田
二(只)鹭鸶 一(幅)画
二、综合题
1.(1)探望 (2)眺望 (3)渴望 (4)展望 (5)期望
2.D
3.(1)我不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
(2)池塘被皎洁的月光照得通亮无比。
(3)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所以小朋友都喜欢他。
三、提高题
1.(1)C
(2)C
2.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它用山岗比喻卧龙。
3.恭恭敬敬
4.不喜欢张飞,有勇无谋。(其它意思也可)
《鹭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我会读
鹭鸶 精巧 配合 白鹤 身段 玻璃框 木匣 嗜好
2.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精巧:
悠然:
铿锵:
孤独:
嗜好: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讲了什么?
2.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三)当堂测验
1.读拼音写词语
wàng què liǘ xiàn xíng jié gòu quán shēn diào yú bō lī kuàng
( )( )( )( )( )( )
2.填合适的词语
( )的诗 ( )的朱鹭
( )的配合 ( )的苍鹰
(四)朗读课文。
《鹭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其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1教育网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依据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新课
(1)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
(2)我们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鹭鸶》,感受鹭鸶的奇妙吧!
板书课题:《鹭鸶》
(3)简介鹭鸶,出示图片:
鹭鸶又称白鹭,在中国古代也称“丝禽”,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鹭鸶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服饰,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后来,幸亏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鹭鸶才幸免于绝种。21cnjy.com
(4)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2·1·c·n·j·y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出示字词:
鹭 鸶 鹤 框 匣 嗜
(2)出示词语
鹭鸶 精巧 配合 白鹤 身段 玻璃框 木匣 嗜好
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纠正。
(3)理解词义
精巧:精细巧妙。
悠然:悠闲的样子。
铿锵:锣、琵琶、钢琴等乐器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孤独:独自一人,孤单。
嗜好:特殊的爱好。
(4)用“精巧”、“悠闲”各说一句话。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
2.开火车朗读,其他生纠正错误。
3.快速浏览课文,交流: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3):概括写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鹭鸶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品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质疑问难: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读课文,感悟。
(五)朗读课文,欣赏鹭鸶
1.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出示鹭鸶图片。
三、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lù sī jīng qiǎo sè sù pèi hé shēn duàn shì h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 )( )( )( )
2.辩字组词
框( ) 匣( ) 精( )
筐( ) 匹( ) 情( )
3.填空
那( )( )的蓑毛,那全身的( )( )( )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 )一分由嫌长,( )( )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 )( ),黛之一忽则( )( )。21·cn·jy·com
四、总结
我们欣赏了鹭鸶美丽的图片,了解了鹭鸶的一些常识,那么郭沫若怎么就把笔下的鹭鸶看成一首诗呢,下节课深入学习。www.21-cn-jy.com
五、作业
1.积累本课好词。
2.画一幅鹭鸶的画。
六、板书
《鹭鸶》
鹭鸶----白鹭
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件19张PPT。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第三单元课题鹭鸶霜衣雪花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晓风。导课鹭鸶,又称白鹭,是世界上受保护的动物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的羽毛,胸背处会生出丝状的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背景资料导课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作者简介新授新授新授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流线型物体通常较为美观。鹭鸶 白鹤 长喙
玻璃框 镜匣 嗜好流线型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铿锵字词学习新授理解词义
精巧:精细巧妙。
悠然:悠闲的样子。
孤独:独自一人,孤单。
嗜好:特殊的爱好。新授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新授理清层次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鹭鸶的美?第1自然段: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2~5自然段:鹭鸶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美得精巧。
第6~8自然段:鹭鸶在觅食、栖息时充满韵味,给人们美的享受。
第9自然段:鹭鸶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新授通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鹭鸶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关键句子,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整体感知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散文诗与鹭鸶的相似之处?新授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lù sī jīng qiǎo sè sù pèi hé
(鹭鸶)(精巧)(色素)(配合)
shēn duàn shì hé
(身 段)(适合)练习2.辩字组词
框(镜框) 匣(木匣) 精(精神)
筐(草筐) 匹(布匹) 情(情感)
练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总结我们欣赏了鹭鸶美丽的图片,了解了鹭鸶的一些常识,那么郭沫若怎么就把笔下的鹭鸶看成一首诗呢,下节课深入学习。作业1.积累本课好词。
2.画一幅鹭鸶的画。板书 《鹭鸶》
鹭鸶----白鹭
首尾呼应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