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6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2016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2 20: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一.“安史之乱”◆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三.五代十国◆一.“安史之乱”1.概念:
唐代所发生由节度使安禄山和史世明发动的一场
政治叛乱,是由藩镇割据势力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的战争。1)时间:唐玄宗天宝14年(755)~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结束。由三代皇帝平定。2)叛乱人物:安禄山,史世明2.叛乱原因1)藩镇设立4)将相不和2)军事格局3)玄宗怠政口蜜腹剑:李林甫专权乱国:杨国忠倾国倾城: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争宠;矛盾不可调解下一页 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返回九节度一经略图(边镇兵:49万;中央军:8万)天宝时期的节镇布局外重内轻
尾大不掉返回3.叛乱经过1)时间:755~7632)叛乱方:安禄山,史世明3)平叛首领:郭子仪,李光弼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叛军南渡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六月,叛军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史之乱平息。思考:材料一: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六只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对比两则材料,唐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4.叛乱对唐朝的破坏3)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使北方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2)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掌握的全国户口大大减少◆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1.平叛后的唐朝1)藩镇割据:慢慢愈演愈烈2)宦官专政:立君弑君废君3)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大大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
唐朝统治2.唐朝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1).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的基本类型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尚未达到割据程度中原、西南、西北地区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东南地区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返回幻灯片 112).宦官专权 唐后期,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藩镇节度使与宦官互相勾结,争权敛财,这使得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向七十年,权未假于内官,但在阁门守御,黄衣廪食而已。
——《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 。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返回3.黄巢起义(875—884年)黄巢流动作战路线图 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并进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曾告慰老百姓说:“我们起兵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像李家王朝不顾你们的死活,希望大家今后安居乐业。”884年,黄巢的起义军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返回朱温灭唐 昭宗天复三年( 903年 ),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朱晃)应宰相崔胤之邀,率部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虽快一時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

904年,朱全忠迫使昭宗迁都洛阳,继而杀害之,立哀帝。
905年,于白马驿杀害朝中宰相以下高官30余名,采纳李振建议,投尸黄河,使为“浊流”。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852年-912年)返回◆三.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的概况3.后周世宗的改革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1.五代十国的概况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五代政权表沙陀三王朝十国政权表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各国往往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灾难。 为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们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战乱3.后周世宗的改革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后 周北汉辽统一战略:先易后难当堂检测1.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 A.742年 B.755年 C.756年 D.763年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 A.安史之乱是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3.下列关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藩镇的节度使要尊奉朝廷,向朝廷纳税;
B.藩镇管辖的范围内,有自己的管制和法令;
C.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持续唐朝灭亡;
D.藩镇的节度使可以世袭罔替;BDA4.黄巢起义是唐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
B.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875年,最终因兵败自杀;
C.黄巢起义军曾占领长安,建立了大梁政权;
D.黄巢起义军是在唐军的多路大军联合镇压下失败的;C5.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B.十国主要是南方地区先后建立的多个割据小国;
C.五代十国时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期盼统一;
D.五代中后周进行的改革,为其统一奠定了基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