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讨暴行的檄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声讨暴行的檄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3-13 10: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2、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查找资料,探究《格尔尼卡》一画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2、设问分析、描述、诠释、探究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充分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2、通过了解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散失的过程,了解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评价:
1、围绕着三个问题,教师可设计答卷,要求学生以填空或答题的形式,随堂进行检测。检测主要内容建议为:
毕加索的生卒年代是(
)。《格尔尼卡》用的是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象征性(
)抽象主义(
)牛头在画面中象征着什么?写出毕加索的其他两幅代表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累计学分,增强小组的竞争性和凝聚力。
3、每组选拔1~2名学生,为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小组之间可相互提问,进行评价。注重探究精神和认真参与的态度。
4、学生能否热情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
5、学生能否通过查阅资料,探究《格尔尼卡》一画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6、学生能否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学习新内容: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7、练习活动方案(一)
(1)、
学习评价:
a、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b、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c、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d、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e、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a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b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练习活动方案(二):
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
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学生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如:格尔尼卡、毕加索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如:沉重、灰暗、凌乱、恐惧等。简单回答如:背景、内容、方法、色彩、作者等等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学会思考和表达。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课后思考搜集资料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师活动引出问题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呈现图片资料:《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出示课件: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提高技法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