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会变的盒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会变的盒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3-13 17: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会变的盒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四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会变的盒子》这课教材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为一所公办寄宿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共27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5人。普遍喜欢美术活动,且绘画及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
2.教学方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
3.教学手段说明: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突出“激趣、探究、创造”:
(1)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课题“会变的盒子”入手,我抓住一个“变”字,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盒子展开、还原,初步了解盒子的结构,激发起学习的欲望;而后又不断通过课件、图片、范作等多种媒体,使课堂富有变化性。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尽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2)引导探究、大胆实践——在教学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我改变传统的“授——受”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分析与尝试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各种变化纸盒的方法,进而尝试创造性实践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教师的问题链为学生适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重点并突破难点。
(3)重视过程、勇于创新——传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方式看重的是学习结果,本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成功,但正是在这种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印象也更加深刻。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放开手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总结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只是学习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让他们获取更多体验,最终的作业效果才能富有创造性。
4.技术准备:
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
PowerPoint2000软件。
教师——教材、自制教学课件、各种盒子、范作、双面胶、剪刀、水彩笔。
学生——教材、课前搜集各种盒子、胶棒、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5.前期教学状况:在一、二年级时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曾用纸盒与其它废旧材料结合做过简单的小玩具,因此对于纸盒间的粘接、利用彩纸进行剪贴装饰、使用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材料都较为熟练,但很少使用刻刀,尤其没有在立体物品上使用刻刀的经验(由于在寄宿制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
6.问题及对策:在前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材料上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对于像纸盒这类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方面显得更加突出,学生精心搜集到各式各样漂亮的纸盒,但课上由于考虑不周全或制作失误,往往最后的产生的垃圾远比制作出的成品要多,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在低年级简单的纸盒堆砌、剪贴装饰基础上如何加以创新,如何体现出“会变”的盒子?这些都是我在这节课的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从而引出“无工具变形”和“无纸屑加工”两种方法,启发学生在这两种方法上进行优先考虑,从而尽量减少废弃物的形成;之后运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在问题链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作品、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方法重点解决创新性设计的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式各样盒子的不同功能,引导学生明确盒子不仅造型美,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纸盒进行研究、制作与组合,在由浅入深的各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与合作,分析与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盒子的审美价值,体验将不同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美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重点:了解盒子的相关知识、探究盒子的种类和用途,并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设计与变化。
2.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想法,巧妙地将不同纸盒进行变化。
3.艺术实践:对搜集到的纸盒进行拆分研究,再将它们根据想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东西。
4.教学流程: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黑板布置:部分课题
盒子
搜集各种造型新颖、独具特色的盒子,以及各类纸盒。
课前参与使学生初步了解盒子的多种样式并感受它们的造型美。
二、欣赏与体验
欣赏教师及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身边的盒子。出示一个月饼盒,请学生欣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颜色鲜艳,图案漂亮,制作得非常精美,尤其是搭扣部分,巧妙运用了中国传统图案‘如意’,代表着吉祥。你们有谁搜集到了新颖独特的盒子,愿意为大家介绍?”欣赏教材中的盒子。“美术书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些盒子,你最喜欢哪个?它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这样设计?”(重点补充介绍银鎏金嵌珐琅砚盒)3.欣赏教师课件中的盒子。播映课件:“吴老师还为大家搜集到了一些珍贵的盒子,请随我一同分享——”
欣赏教师带来的设计精美的月饼盒,体验它的色彩及采用传统纹样进行装饰的美感。相互欣赏同学搜集到的盒子。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盒子——来历、用途、造型、色彩、装饰等特点。欣赏教材14页图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欣赏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进一步明确盒子不仅造型美,富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功能。
通过对各种盒子的交流,了解生活中不同盒子的用途、造型、装饰、色彩。发现审美与其功能的统一。欣赏盒子的造型美。进一步感受不同盒子的精妙设计与其功能,了解盒子的相关文化。
引出实践活动主题。“你喜欢这些造型独特的盒子吗?那咱们就一起做个动脑又动手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会变的盒子。补充完整课题
会变的
引发兴趣,做好进入下一环节的精神准备。
调动学生兴趣,准备进入探究与实践阶段。
三、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请你随意拿出一个纸盒,迅速把它展开变成平面的,仔细观察纸盒展开后是什么样子的?”
“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再把它们变回纸盒吗?”活动二:“请你在半分钟的时间里,不借用任何工具把一个纸盒变个样儿,使它看起来像另一件物品。”活动小结:这种方法是把单一盒子徒手进行变化。板书
无工具变形3.介绍装饰方法之一:出示一件纸盒做的房屋:“你们看,经过简单添加,稍做装饰,它们就变成一件工艺作品了!”板书
简单添加
迅速拆开自己搜集到的一个纸盒,初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将纸盒还原,在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并在活动中了解纸盒展开图与盒子的关系。学生探究体验利用折、压、挝等方法对盒子进行变化。典型成果介绍。(如:将盒身当作房屋,折叠盒盖变成屋顶;将盒身当作电视屏幕,掀起盒口两侧的折边做支架,倒立纸盒变成电视机等。)欣赏作品,感受经过剪贴装饰后作品的艺术美。
通过对纸盒进行“展开→还原”的活动,初步了解简单的设计与制作盒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对纸盒变形的第一种方法。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制作中简单添加的装饰手法。
4.活动三:播映课件呈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纸盒做的沙发照片。“这件作品设计最巧妙的地方是哪里?根据它给你的启示,你还能怎样利用搜集到的纸盒进行变化?”活动小结:这件作品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它“无纸屑加工”。根据学生研究情况予以适当讲解及示范。板书
无纸屑加工5.分析研究其它装饰方法:
播映课件呈现纸盒做的其它作品照片:“这些同学怎样巧用了材料?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
巧妙组合巧用外形巧配颜色6.活动四:“欣赏了这么多作品,再看看你们搜集到的盒子,你还能让它们来怎样变化呢?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指导反馈7.提出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动手动脑的游戏就要进入关键时刻了,请你们利用刚才我们一起了解的无工具变形
、无纸屑加工的方法,进行简单添加、巧妙组合,注意巧用外形、巧配颜色将自己收集到的纸盒变化一番!”
欣赏作品启发构思。小组探究尝试用无纸屑加工的方法制作其它作品。典型成果介绍,相互启发。观看教师示范,学习更多的方法,拓展思路。根据作品进行分析与思考,发现它们设计中的巧妙之处。由学生的发言讨论逐步总结出巧妙组合、巧用外形及巧配颜色。根据本组内搜集到的盒子,结合它们的外形、色彩等进行创作构思,相互启发。聆听,明确作业要求,提出质疑。
通过小组研究、实践,发现更多方法及问题。了解将不同盒子进行组合的方法,学习巧妙的设计思路。相互启发构思,为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明确作业要求
四、实践与创新
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
运用不同纸盒进行大胆组合与创作,可以合作或独立操作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合作能力,通过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五、评价与小结
1.展示各小组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2.出示一个大纸盒做的垃圾箱,“请大家把今天课上的废弃物装进这个特殊的垃圾箱!我想,只要你善于动脑动手,一定会把更多的盒子变化得丰富多彩,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及成果。(评价点——造型新颖、设计创新、巧用材料、实用功能)课后填涂自评表。掀起新的兴趣点,将课堂研究理念延伸到课后。
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展示并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明确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板书设计:





无纸屑加工
无工具变形
简单添加
巧妙组合
巧用外形
巧配颜色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课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推荐和互评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得意之处,体验自己实践中的成功,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发展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他人作品中值得自己借鉴的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评价点以“造型新颖、设计创新、巧用材料、实用功能”为主。(2)课下——根据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我按教学中三个维度细化制定出评价要素,让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评价表中的“笑脸”填上相应颜色进行自评。例如下表所示:
姓名
评价要素
我真棒
我能行
再努力
学习过程
课前参与搜集相关资料
课上积极进行实践活动
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知识技能
巧用材料、少浪费
作品有创新
情感态度
课堂活动有兴趣
愿意在课下继续研究
2.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设计:我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热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则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我对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准备将以上两方面作为评价要素进行评价与反思。
实践与
创新
探究

实践
欣赏

体验
评价

小结
课前
准备
以合作或独立操作的形式进行实践与创新。
通过由易到难的四组活动,探究无工具变形、无纸屑加工的方法,实践简单添加、巧妙组合、巧用外形、巧配颜色的要求。
了解古今中外盒子的相关文化,体验盒子在设计中审美与其功能的统一。
展评作品并将课堂研究理念延伸到课后。
课前参与
搜集资料
纸盒平面展开图
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