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4 11:14:31

文档简介

《对战中的对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美苏争霸的基本史实,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21·世纪*教育网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来源:21cnj*y.co*m】
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 “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美苏争霸的实质及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PPT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副图片,思考这个问题:二战前后美苏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回答。左图反映出两国的关系怎么样?生回答。右图呢?生回答。21cnjy.com
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美苏两国的争斗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21·cn·jy·com
二、新课学习
(一)冷战政策
1、播放视频:克里米亚问题-美俄新冷战。师: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什么是冷战。你能谈一谈,你对冷战的理解吗?学生回答2·1·c·n·j·y
2、教师展示PPT,冷战的含义。
冷战的含义:冷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师:这是冷战的含义。你能说出冷战的对象是谁吗?
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师:冷战采取的是怎样的方式?
生: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师:同学们可以举些例子吗?
生回答
师:目的是什么?
生:遏制共产主义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发动的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生: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3、材料展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www-2-1-cnjy-com
——1946年3月英国首相 丘吉尔《和平砥柱》
师:这就是著名的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
4、展示图片:杜鲁门总统。
师介绍杜鲁门:哈里·杜鲁门(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国民主党政治家,第34任副总统(1945年),随后接替因病逝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成为了第33任美国总统(1945年-1953年)。【出处:21教育名师】
师: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有何影响呢?
生回答
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冷战的序幕。那么,冷战政策有何表现?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来了吗?
生回答
6、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它是一个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纲领,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就是马歇尔计划。同学们看这幅漫画,你能读懂这副漫画的喻义吗?漫画中的这位医生代表的是什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躺着的这位病人代表的又是什么呢?医生是如何治疗病人的呢?
生回答
展示材料: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www.21-cn-jy.com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由这两个材料,你能说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吗?
目的:复兴欧洲的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7、展示漫画,问马歇尔计划真像漫画中说的那样,是出于善心吗?生回答。美国“马歇尔计划”推行后,有位欧洲领导人说“我们每接受美国的一次援助,我们的独立性就会丧失一分。”可见,美国可谓是没安好心,对此,你有何看法呢?美国“帮助别人”,真实意图是什么?21*cnjy*com
真实意图: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8、展示图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呢?先要看它是哪些国家组成的?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俱乐部。
性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集团。
9、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这时的另外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是不甘示弱的,它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也作出了针对性的措施。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咄咄逼人的进攻,苏联等采取了怎样的回应措施?
师:苏联针对美国在冷战政策中的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等,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1955年成立了“华约”。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是一个针对美国的军事政治集团。
至此,在欧洲大陆上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相互对峙的局面。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注意时间是1955年,区别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二)、美苏争霸
1、展示图片:赫鲁晓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他曾这样说道““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21教育网
同学们,请思考: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生回答
参考: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
师: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的地位,由此美苏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拉开了序幕!
2、展示表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完成表格
3、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突出事件: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4、播放视频:古巴导弹危机,边看视频边体会当时美苏冷战的紧张局势。
5、展示图片: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问,漫画中的光头是谁?右边人物是谁?他们较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
6、五六十年代的争霸优势在美国一方,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又呈现怎样的态势呢?接下来我们认识这个问题21*cnjy*com
到了70年代,美国遇到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处于生产发展停滞、通货膨胀局面中,另一方是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同苏联的争霸中,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在亚太地区实行战略收缩,重要事件就是美国从越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与此同时,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经济发展有所改善,国家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增强。随着实力的增强,苏联对外大肆扩张,重点就是在中东、非洲和南亚等地区,典型事件就是苏联出兵阿富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提问:这一阶段美苏争霸呈现怎样的特点?
生回答
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师:到了八十年代,也就是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出现怎样的变化?
师:美国有什么变化?生回答
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赶上了美国,里根实行了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用来拖垮力量相对较弱的苏联。1983年,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由于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同时它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从70年代中期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美国也有所缓和。
师:苏联呢?
生:苏联由于长期与美国争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70年代中期起,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到80年代,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苏联主动裁军,并同美国签署了消除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弹道导弹条约。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实行了中苏关系正常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由此可见,第三阶段美苏争霸两国之间那种紧张关系开始趋向缓和。这就是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情景。长年的争霸,苏联不堪重负,严重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再加上八、九十年代苏联改革的失败以及美国的干涉,1991年苏联最终解体。【版权所有:21教育】
7、展示苏联解体的图片。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随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的声明上签字。苏联正式解体。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苏联的解体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回答。苏联解体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美苏争霸最终落下了帷幕,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8、展示思考题:想一想,下面谁说的对?
男生: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女生: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学生讨论并展示
参考:女生说的对。因为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而根本原因则为了各自的利益。美国是为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维护其世界霸权。而苏联则企图同美国争夺霸权。所以说,女生的说法是正确的。
9、展示小组讨论题:美苏争霸有何影响和启示?
学生讨论并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参考:
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启示:1、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3、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对手。二战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争夺全球霸权成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争霸路上重大障碍。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开始实行冷战政策,其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从50-80年代,美苏之间进行了长达30年的争霸,其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60年代),美攻苏守;第二阶段(70年代)苏攻美守;第三阶段(80年代):有所缓和。两极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新旧格局转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现今世界格局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那么今后世界政治格局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请同学们做好下节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预习。2-1-c-n-j-y
四、课堂练习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 “一战”
B. “二战”
C. “冷战”
D. 科索沃战争
2、“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霸权主义措施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 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苏联解体  
B.北约组织的建立、华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冷战中的对峙》练习
一、选择题
1.二战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评价丘吉尔的一次演讲是“危险的行动”,这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这是“号召同苏联战争”。材料中“他的演讲”标志着(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C.美苏争霸的开始
D.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美苏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指(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二战后,美苏之间战时同盟关系被对抗所取代。为此,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其主要原因有( )21教育网
①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③美国试 图用武力颠覆苏联等国政权
④战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二战后,欧洲百废待兴。在运往欧洲的美国货物上都有这样的标语:“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 )21cnjy.com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6.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7. 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
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8.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北约”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9.二战后,美国实行的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的成立
10.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科索沃战争 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4月,罗斯福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他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家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
材料二 1945年上任的哈里·杜鲁门,在追求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他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展开的称霸活动,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二战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提到的战时“大国合作”主要体现在哪里?材料中罗斯福所讲的“世界蓝图”的实质是指什么?21·cn·jy·com
(2)指出杜鲁门为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出台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是有哪些?2·1·c·n·j·y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冷战中的对峙》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冷战,二战结束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从此,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实行除了军事对抗以外的所有对抗措施。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汗的正式开始,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冷战的原因,所谓冷战,是指除了武力之外的一切对抗形式,因此排除③。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根据题目中的标语的内容即可做出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答案:A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准确认识,题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结束了战时的同盟关系,两国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抗,即冷战,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冷战,题干中提到的是二战后的美苏阵营的冷战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峙,所以C项正确,BDA项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相关基础知识。美苏冷战自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开始,到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最终形成。所以答案很容易选出是D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所谓冷战,A是冷战的序幕;B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D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此题为综合性选择题,考察“冷战”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属于“冷战”范畴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冷战的内容主要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提出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和华约军事组织,备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③科索沃战争不属于冷战范畴,故排除,选项中C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二、材料分析题
13、答案:(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实质是建立世界霸权。
(2)冷战政策;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的建立。
(3)由合作转变为敌对。
解析:(1)战时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国合作”是指二战中大国间的合作。材料中“由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是指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2)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是指世界霸主地位,杜鲁门为此推行了冷战政策。(3)由材料中“战时的合作转变为二战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可知,两者间的关系由合作转为敌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冷战中的对峙
导入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二战前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合作
对抗
新授
1.冷战的含义
冷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的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对象
手段
目的
新授
拉开了美苏冷战的信号。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1946年3月英国首相 丘吉尔《和平砥柱》
“铁幕演说”
新授
2.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新授
3.冷战政策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出台
推行马歇尔计划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新授
3.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
新授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目的:复兴欧洲的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美国
二战后的西欧
马歇尔计划
新授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美国“帮助别人”,真实意图是什么?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新授
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性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集团。
资本主义阵营
新授
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咄咄逼人的进攻,苏联等采取了怎样的回应措施?
新授
美国1947年马歇尔计划
苏联针锋相对
美国1949年建立北约
苏联1949年成立“经互会”
苏联1955年建立“华约”
经济
军事
新授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新授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新授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
请思考: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新授
自主学习,概括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特点 典型事件
第一阶段 年代 美国占 。
第二阶段 年代 达到高潮 攻 守 美:
苏:
第三阶段 年代 双方 。
五六十
优势
古巴导弹危机
70


尼克松访华、从越南撤军
占领阿富汗
80
缓和
苏联从阿富汗 撤军
新授
美苏争霸
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
1、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突出事件
新授
新授
战略优势在美国
2、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经济危机
越战泥潭
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战略收缩
撤军访华

经济发展
扩大军备
军事实力略超美国
大肆扩张
出兵阿富汗
特点: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中东、非洲、南亚
亚太地区
3、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最大债务国
欧日崛起
调整战略

负担沉重
缓和战略
阿富汗撤军
特点:
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双方关系有所缓和。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的声明上签字。
两极格局瓦解
动脑筋:想一想,谁说的对?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实质: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根本原因:为了各自的利益
美苏争霸有何影响和启示?
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启示:1、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3、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总结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政)冷战开始——
(军)美苏两大
阵营对峙
(经)经援西欧——
北约组织的建立
华约组织的建立
14、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政策
1
、美苏争霸
2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 “一战”
B. “二战”
C. “冷战”
D. 科索沃战争
练习
C
2、“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霸权主义措施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练习
A
3、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练习
C
4. 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苏联解体  
B.北约组织的建立、华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练习
C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14、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冷战的含义
2、冷战开始的标志
3、冷战政策的表现
4、苏联的应对
二、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2、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3、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