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晏子使楚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播放视频)
2.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师:谈谈你对晏子的了解。
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晏子在我国劳动人民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
道。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师:你能说一说对课题的理解吗?
晏,姓;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使:出使,奉命去国外办事。楚:
楚国。
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拜见楚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每——侮、辰——辱、荒——谎、巨——矩、人——囚、喜——
嘻、甘——柑、只——枳、戎——贼。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敝”左右结构,左大右小,左边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钩、竖。
“臣”独体字,共6笔,笔画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橘”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右边的结构。
“赔”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是“立”“口”。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楚王让晏子受到了几次难堪?分别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又怎样?
三次
分别是让晏子钻狗洞;说齐国无人才,瞧不起晏子;说齐国人没出息,好偷盗。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 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bì wū rǔ huǎng fàn gān jú huái ju zéi péi xī
敝国 侮 辱 撒 谎 囚 犯 柑 橘 淮 南 规矩 盗贼 赔罪 笑嘻嘻
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部分(第2-5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部分(第6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自然段,让我们一起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
霸诸侯。经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
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2-5自然段: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楚国想凭强盛而欺侮弱小的国家,点明了楚王存心侮辱晏子、侮辱齐国的用心。
也预示了晏子这次访问楚国的艰难处境。
(2)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
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楚王“只好”大开城门。
(3)朗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这句话巧妙在哪?
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狗国,楚王就是狗国的国王。只要楚王承认是狗国的
国王,我就钻洞进去。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
师: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4)楚王第二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
楚王说晏子是下等人。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
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只好陪着笑。
(5)朗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
下等人去。这句话巧妙在哪?
按照我们齐国的规矩,什么等级的人才去访问什么等级的国家。我是齐国最不中用的人,
因此只能到你们最不中用的楚国来访问。晏子用先贬低自己的方法,达到贬低对方的目的,
使楚王再次感到没趣。
(6)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
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段文字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夸张,既说明了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又表现了晏子很有口才。
挥袖成云 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
师: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 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楚王实在不
甘心,又生一计:
(7)楚王第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
说齐国人是强盗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
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8)朗读: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
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句话巧妙在哪?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齐国人在齐国能够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干起盗
贼来,就像淮南又大又甜的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变得又小又苦一样。这句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
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9)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
师: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
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知识拓展:(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中间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
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
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2)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著名人物的语言艺术小故事。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
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
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
“白痴” 。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哪位先生把自己的名字写上来了?
6.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体现语言艺术的小故事。
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楚王和晏子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
青史。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词语
(安居)乐业 (挥汗)如雨 (接踵)摩肩
得意(扬扬) 面不(改色) 挥袖(成雨)
2.我会组词。
敞(宽敞) 淮(淮南) 赔(赔钱)
敝(敝国) 准(准备) 陪(陪同)
六、作业布置
1. 改编课本剧。
2.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_晏子
不敢不尊重
【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
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在教学中,利用视频、课件展示,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
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
特点的表达方式。从而突破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下册 第十一课
晏子使楚
激趣导入
晏子使楚
激趣导入
晏子
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是著名
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身高五尺,身材不高,
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
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说一说对课题的理解
出使,奉命去国外办事。
晏子
使
楚
晏子使楚
晏,姓;
子,是古代对
有学问有贡
献的男子
的尊称。
楚国。
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拜见楚王。
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楚王让晏子受到了几次难堪?
分别是什么?
最终的结果又怎样?
三次
让晏子钻狗洞
说齐国无人才,瞧不起晏子
说齐国人没出息,好偷盗。
晏子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初读感知
侮 辱
撒 谎
规矩
囚 犯
淮 南
柑 橘
wū rǔ
huǎng
huái
ju
fàn
gān jú
敝国
盗贼
bì
zéi
赔罪
péi
笑嘻嘻
xī
初读感知
敝国
面不改色
我国。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不改变脸色;
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安居乐业
精读感悟
(1)
(2-5)
(6)
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全文共分几部分?
精读感悟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
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经
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齐国为了
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齐王派遣晏
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说明楚国想凭强盛而欺侮弱小的国
家,点明了楚王存心侮辱晏子、侮
辱齐国的用心。也预示了晏子这次
访问楚国的艰难处境。
精读感悟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从这句话中,
你知道了什么?
精读感悟
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
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
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楚王“只好”大开城门。。
精读感悟
朗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
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狗国,
楚王就是狗国的国王。只要楚王承认是
狗国的国王,我就钻洞进去。妙在他让
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
这句话巧妙在哪?
精读感悟
楚王第二次是怎样侮辱晏子,
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
楚王说晏子是下等人。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
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
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只好陪着笑。
精读感悟
朗读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这句话巧妙在哪?
按照我们齐国的规矩,什么等级的人才去
访问什么等级的国家。我是齐国最不中用
的人,因此只能到你们最不中用的楚国来
访问。晏子用先贬低自己的方法,达到贬
低对方的目的,使楚王再次感到没趣。
精读感悟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
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段文字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精读感悟
挥袖成云
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
夸张
既说明了齐国人多,反驳了
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又表现了晏子很有口才。
精读感悟
楚王第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
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
说齐国人是强盗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
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精读感悟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一种到
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朗读
这句话巧妙在哪?
精读感悟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齐国人在齐国能够安定
地生活,愉快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干起盗贼来,
就像淮南又大又甜的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变得又
小又苦一样。这句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
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
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精读感悟
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
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善于辞令,
不辱使命,极大地维护了
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
精读感悟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写作特点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
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精读感悟
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
中间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
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
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
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精读感悟
走进世界著名人物的语言艺术小故事。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
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
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
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
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精读感悟
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 。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哪位先生把自己
的名字写上来了?
课堂总结
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
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楚
王和晏子说些什么?
1.我会写词语
( )乐业 ( )如雨 ( )摩肩
得意( ) 面不( ) 挥袖( )
课堂练习
安居
挥汗
接踵
扬扬
改色
如雨
2.组词
敞( ) 淮( ) 赔( )
敝( ) 准( ) 陪( )
课堂练习
宽敞
敝国
淮南
准备
赔钱
陪同
作业布置
1. 改编课本剧。
2.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楚王————————晏子
侮辱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