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3 21: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检测
一、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小题。(6分)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yá(
)际的宇宙(
)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
)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
)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mò(
)的宇宙空间。它们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
)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融解,shèn(
)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shuò(
)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莹火虫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遇到不懂的问题,赵晓明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啊!
B.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力求保持对我们所选主题的不同的感觉和想法。
C.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短时期是很难改变的。
D.夏日的夜空中满天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好似一群淘气的小孩正在窃窃私语。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轻轻扒开驼粪,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
地喘着气。
(2)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
的庞大的气体,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3)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
地解决了。
A.均匀
炎热
一劳永逸
B.平均
炎热
一了百了
C.平均
灼热
一了百了
D.均匀
灼热
一劳永逸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②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
③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④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
⑤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⑥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
A.②⑥④③①⑤
B.②④⑥③⑤①
C.④②⑥③⑤①
D.④②③⑥①⑤
5.下面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B.从地球上望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
C.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D.那是我生平见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道它从哪儿来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
6.填空。(6分)
(1)十五从军征,

,“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综合实践(5分)
光明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我们身边的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并完成7~9题。
7.为活跃活动氛围,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16字以内)(1分)
8.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一组漫画,请你为这组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9.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①: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例句②: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污染环境。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0~14题。(14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0.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患其塔动(担心)
B.贻以金钗(赠送)
C.六幕相联如胠箧(箱子)
D.人履其板(鞋子)
1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与“问塔动之因”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B.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C.土人谓之“傍不肯”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2)人皆伏其精练。
13.匠师和喻皓分别是用什么办法解决“塔动”的?从中可以看出喻皓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4.“人皆伏其精练。”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8分)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罗迦·费·因格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5.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2分)
16.具备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3分)
17.文章为了阐述“创造性的思维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分别引用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哪一个叙述得更详细?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10分)
空腹吃柿子会得结石吗?
阮光锋
深秋已至,又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听到很多关于吃柿子的“禁忌”,比如“柿子不能空腹吃,空腹吃柿子会得结石”。柿子真的不能空腹吃吗?空腹吃柿子真会导致胃中产生结石吗?
柿子涩,是鞣酸在作怪
吃过柿子的人可能会对它的“涩味”印象深刻,因为涩涩的味道总是影响我们吃柿子的雅兴。那么,柿子的涩味从何而来?其实,涩味来自柿子细胞中的鞣酸(又称单宁、单宁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收敛物质。吃柿子的时候,当我们的牙齿咬破了柿子的果肉细胞,里面的鞣酸就会流出来,鞣酸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结合让人产生“涩”的感觉,而且鞣酸还刺激口腔的黏膜蛋白,使之产生收敛性的麻涩感。
柿子里究竟有多少鞣酸呢?一般来说,柿子中的鞣酸含量在0.4%~4%之间,也就说100克柿子中鞣酸的含量可能高达4克。高鞣酸食物的确会增加“胃柿石”的风险。原因在于,鞣酸可能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主要来源为食物中的蛋白质、胃内消化酶、胃脱落上皮)结合成鞣酸蛋白质,很难溶于水,沉积在胃内,再与果胶及植物纤维等凝结成块后,即形成胃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柿子都是高鞣酸的。柿子分为完全甜型、不完全甜型、不完全涩型和涩型。能在树上自然脱涩的是完全甜柿,而不能完全脱涩的是不完全甜柿。甜型柿子在自然成熟后鞣酸的含量就很少了(0.5%以下),几乎没有涩味。研究显示,涩型柿子每100克果实中鞣酸的含量可达3~4克,完全甜型柿子中的鞣酸含量则不足0.1克。
另外,柿子在未成熟时鞣酸含量一般都比较高。柿子中的鞣酸含量在生长过程中首先逐渐增多,在成熟软化过程中,可溶性鞣酸的含量则逐渐降低。未成熟时,甜型柿子的鞣酸也可能高达2%。所以,未成熟的柿子最好不要食用。
空腹吃柿子真的没问题吗?
首先,甜型柿子本身的鞣酸含量较低,即使没有完全成熟也是可以适量吃的,只要你能接受它微微的涩味;成熟后,甜型柿子的涩味消除,鞣酸的量也极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其次,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柿子产品都是经过脱涩处理的,鞣酸的含量很低,不用太担心会导致结石。如果买到的柿子还很涩,不妨放一段时间等柿子彻底熟透,或者用温水泡一段时间,都能帮助柿子脱涩。
另外,高鞣酸并不是形成结石的唯一因素,低浓度胃酸、低胃动力等问题也可能在人体“植物性胃石”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胃柿石患者大多伴有低胃酸、胃动力不足等问题,甚至有很多是胃溃疡患者。如果你是胃溃疡患者或者胃动力不足,最好不要空腹吃柿子,尤其是未成熟的柿子。
18.我们吃柿子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涩”的感觉?(3分)
19.如果我们买到了涩柿子,怎么才能去掉柿子的涩味呢?(3分)
20.空腹吃柿子真会导致胃中产生结石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3分)
海上风电绿动京津冀


刘博瑶


一度“海电”八毛五,用户掏五毛(我国目前火电价格),余下政府补。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相关文件这样明确“海电”标杆价。此举被业界解读为海电破冰,上千亿元市场有望启动。这对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来说无疑是个特别振奋的消息,因为京畿重地河北唐山湾地区在建设海电项目有望更顺畅,并可在2017年初并入京津冀电网。届时,海电将占该地区发电总量的2.4%。风从海上来,人们看到了海风送来电能,慢慢“吹绿”京津冀的希望。
如何细算海电环境账?唐山湾风电开发项目负责人说,就该地海电项目而言,并网后可为京津冀地区节约标煤4.1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7000吨,二氧化碳11.5万吨,二氧化硫650吨。
“零污染、零排放”的海电无疑是京津冀的一大福音。海电甚至比陆地风电更有优势,浙江大学海洋与工程学系教授张继才在接受采访时说,海电不占稀缺的土地资源,并且电量大、运行稳定。他进一步解释说:“海电场多建造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潮间带、沿岸滩涂及近海海域,靠近人口稠密、用电需求量巨大的大中型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用电紧张的问题。由于海上风力强劲且持续稳定,使得机组发电更为稳定,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发电效率也会相应提高。此外,海上风电还可以降低对风力机运行环境的要求,不必担心电磁波、噪声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避免了视觉上的污染。
绝对的优势凸显了海风发电的前景,电力企业纷纷赶来跑马圈“海”。目前,除了京津冀地区开始试水海上风力发电,江苏沿海正在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基地,号称中国未来的“海上三峡”。
海风发电的原理非常简单:风电机由叶轮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轮上,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叶轮旋转。转动的叶轮与发电机的转轴相连,带动发电机发电。换言之,即通过风吹动风轮来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输出电流。
1981年丹麦物理学家保罗·拉·库尔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风力发电机,此后风力发电机及相关建设项目不断发展演变。2013年,日本福岛县楢叶町近海约20公里处建立了新型“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站”,从而使大规模高效率利用海风发电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风电项目,从2004年开始,我国风电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建成了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如上海东海大桥发电厂。正如张继才所评价的那样:“中国风力发电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很短时间就形成了基本完整的国内供应链体系。”
近年来,风力发电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被认为是技术最成熟、开发前景最好的可再生能源。根据最新的海上风能资源普查成果显示:中国5到25米水深,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0米到70米深度上,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另外有部分地区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2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3分)
22.下列对海风发电原理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海风吹动风轮来带动发电机运转,从而输出电流。
B.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轮上,转换成电能,从而推动叶轮旋转。
C.风电机由叶轮和发动机两部分构成,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轮上。
D.转动的叶轮与发动机的转轴相连,带动发动机发电。
2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中国5到25米水深,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
四、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我最喜欢的一个手工制作”为题作文,不少于500字。
(2)以“
的制作过程”为题目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1)zhòu
héng
yǒng
shè
(2)涯



(3)“融”改为“熔”
“莹”改为“萤”
2.A(“不耻下问”是指长辈向晚辈或上级向下级请教,用在这里不符合语言环境。)
3.D
4.C
5.C
(1)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松柏冢累累
(2)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7.【示例】拥抱科技,快乐生活。
8.【示例】科技改变生活
9.【示例】①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②汽车的广泛利用可以方便人们出行,也可以成为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10.D(“履”的意思是走、踩踏。)
11.B(两个“之”字都是助词,相当于“的”。)
12.(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13.匠师,布瓦;喻皓,铺板,钉牢。喻皓是一个胸有成竹,技艺高明的人。
14.侧面描写,衬托喻皓高超的技艺。
15.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具体、生动、形象,富有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17.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叙述得更详细。因为他用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组合出印刷机和排版术,体现出极强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典型性。
18.因为柿子细胞中含有鞣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收敛物质。吃柿子的时候,我们的牙齿咬破了柿子的果肉细胞,里面的鞣酸就会流出来,鞣酸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结合让人产生“涩”的感觉,而且鞣酸还刺激口腔的黏膜蛋白,使之产生收敛性的麻涩感。
19.放一段时间等柿子彻底熟透,或者用温水泡一段时间。
20.空腹吃柿子一般不会在胃中产生结石。首先,甜型柿子本身的鞣酸含量较低,即使没有完全成熟也是可以适量吃的;成熟后,甜型柿子的涩味消除,鞣酸的量也极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其次,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柿子产品都是经过脱涩处理的,鞣酸的含量很低,不用担心会导致结石。
21.逻辑顺序。
22.A(B项中“转化成电能”说法错误;CD两项中的“发动机”应为“发电机”。)
23.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例子和数字说明开发唐山湾风电项目绿色环保的特点。
24.不能删去。“约”表示大致的情况,不是确切的数字,可能多一些,也可能少一些。如果删去,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5.作文示例:
茶叶的制作过程
朋友,你一定喝过茶吧!茶是一种很受人们青睐的饮品,尤其是绿茶,它味道独特,带有一股悠悠的清香,喝了能提神健脾。它以独特的味道,与可可、咖啡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好喝,可是你知道茶叶的制作过程吗?
茶叶的制作有两种方法:烘制法和炒制法。无论哪种制法,都要先采摘原茶。待茶叶长1寸多,宽2厘米,像柳叶但比柳叶稍短时采下,把采来的茶叶放在一条水渠般的茶槽里,置于干燥阴凉处,起蓄茶的作用。蓄满了,取出来,在平地上铺成一块2米见方的厚厚的方形,让三个人轮流踩踏,这样能使茶叶中的水分渗出来,工艺上叫“踏茶”。踩踏两个多小时后,把茶叶放在分茶机的大漏斗中,均匀漏出的茶叶在一只装有钢丝网的筛上抖动,较大的叶片顺网而下,进入一只箱子;小而碎的茶叶则从网眼中落下,成为下等茶末。以上步骤完成后,就开始烘茶或炒茶了。
烘茶时,把生茶叶装成50斤一篓,每一篓可烘成5至10斤成品茶。原茶的新老与烘出量有很大的关系,原茶越新嫩,烘出量就越少,茶品质量就越高。烘时,先把烘茶机的门打开,拉出匣子,铺入加工过的生茶,接通电源,然后关上门,进行烘烤。约过4个多小时,打开机门,热气腾腾的成品茶就制作好了。刚出炉的茶叶温度可达50~60℃,此时的茶叶已经蜷缩成一小片一小片,待它冷却下来,便成了市场上卖的那种烘茶,它的特点是味浓。
炒制法,顾名思义,就是用铁锅来炒。炒制法有两种。一种用机器操纵铁锅,使铁锅不停地摇动,避免茶叶枯焦。另一种是制作毫类、雪芽等名贵茶的方法:在一只巨大的灶上,挖六七个灶坑,灶坑上放着铁锅,那种锅比一般的锅扁,在灶的一边,有四架风箱,四个人不停地拉风箱,控制着火候,另几个人守着自己的锅,用手不停地搅动锅内的茶叶。要经过上千次的搅动,直到茶叶卷成一条条,颜色变成浅墨青色时,才能算成品。当手离开锅时,已经通红,头上大汗淋漓,其中的辛苦真是难以想象。
朋友,当你品茶之际,千万不要忘记这清香的茶叶中凝聚着制茶人的辛勤劳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