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活动《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活动《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4 07: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活动内容】雨的诉说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活动重点】1、“说说我的功过”2、读读我的韵味”。
【活动难点】诗画相配;写作
【活动准备】
1、比如“听听我的足音”。录制雨声;搜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得系统、丰富。
2、“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
3、“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4、欣赏、评论关于雨的歌曲──尤其是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搜集相关作品,分析它们是怎样写雨、唱雨的;
5、可以诗画相配,增添情致。以上各组进行活动准备时,老师可以相机指导,以便把握住整个活动的方向和质量。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欢快的足音,在草间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胸脯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我用灵动的足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道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投影课题)
二、活动一:先说说文学作品中的“雨”。
1、古诗词中的“雨”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而不绝于耳的更有那唐诗宋词的清雅绝唱。
①唐诗中的“雨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空提鸟空啼。----韦庄《金陵图》
②宋词中的“雨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翠荷声。---欧阳修《临江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苏轼)
2、现代诗中的“雨”
①朱自清《细雨》;
②朱湘《雨景》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③戴望舒《雨巷》
④雨(郁达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年那么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做《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三、活动二:再说说生活中的“雨”
1、有关雨的“谚语”
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②鱼鳞天,不雨也疯癫。
2、“雨”的歇后语
①一个月下了29天雨。-----少晴(情);②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3、“雨”的图片
四、活动三:“听听我的足音”
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声音就不同。你听出来了吗?平常你是否练就了一对善于聆听自然的耳朵?是否已习惯用心灵去读自然的诗?
请你静下心来回忆所听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雨声,并用词汇生动描摹出来。
五、布置作业:生整理听课笔记,可把有些雨的文化知识写在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上节课,我们从文学角度充分认识了雨,欣赏了雨。这节课我们从音乐、美术角度来欣赏评论雨。同学们准备得怎样?
二、活动四:唱“雨”的歌曲
谁能唱有关雨的歌曲?师点生展示:念歌词可以,能唱更好。如苏小明的《幸福不是毛毛雨》;《清明雨上》。
三、活动五:举办雨景诗画展。
先小组交流,再上台展示。诗画相配,写个3—5句,增添情致。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就摄影绘画作品口头编一个故事,情节生动,想象合理,讲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可进行比赛。
四、活动六:说说“我”的功过
自古以来,人们说起雨时,心情总是极为复杂的。在干旱少雨的时候,人们对雨是什么心情?在淫雨霏霏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评价雨的?人们怕雨的什么?爱雨的什么?
A、功:干旱少雨的时候,如期而至,滋润万物,喜获丰收。
过:淫雨霏霏,造成洪涝灾害,泛滥成灾,冲毁桥梁,农田,所以垒坝筑堤。
B、1、下雨多的地方
我国四川西部,山岭起伏,那里的峨嵋山是大陆上多雨的地方,有“西蜀漏天”之称。
台湾省的山脉,南北绵延,位于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的火烧寮,是我国最多雨的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
500毫米。1912年出现过8
408毫米的记录。每年,夏季风、台风从海洋吹来,到达山坡后,被迫上升,容易凝云播雨。基隆因为多雨而得到了“雨港”的称号。
2、、天天下雨的地方
大气中经常含有水汽,那是由海洋、河湖、土壤和植物等的水分蒸发而来的。当水汽到达饱和点时,空气变冷,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会凝结成云、雾、雨、雪和雹等。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有的地方,雨下得特别多,甚至天天在下雨。
世界最多雨的地方在威尔里尔和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的威尔里尔,年平均降水量达11
680毫米;而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年曾出现年降水量20
447毫米的纪录。1960年8月到1961年7月,出现了26
461.2毫米的最高记录。
世界的一些地方,雨常常倾盆而下,带来灾害。年降水量达1
000毫米的地方,已经相当湿润了。可是,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1952年3月15日到16日测到了24小时降水量1
870毫米的最高纪录。
美国弗吉尼亚州,1969年飓风袭击时,测到5小时的降水量达787.4毫米。西印度群岛中瓜德罗普岛的巴尔斯特,1970年11月26日测到一分钟的降水量达31.2毫米。
有些地方年降水量不大,却常常下着雨。智利南部的巴希亚·菲利克斯,平均每年有325天在下雨。1961年这一年,只有17天没有下过雨。它处在西风带内,长年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形成阴雨天气。
还有天天下雨的地方呢!如巴西的巴拉城,每天都要下几次雨。更奇怪的是,每次下雨都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当地居民有个习惯,谈论时间不用钟表或太阳,而是用雨。他们不说上午几点钟、下午几点钟,而是说第几次雨后。
巴拉圭的巴拉那河一带,每天都是蒙蒙细雨,下个不停。这儿的雨形成原因与一般不同,是由于在离巴拉那河不远的地方有个大瀑布,那里不停地刮着大风,风把水雾带到高空,凝结成雨。说来也巧,这雨老是降落在那个地方。
3、终年无雨的地方
提起少雨的地方,人们就会想起沙漠来。那里水汽少,雨水也少。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比黄金还宝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雨水最少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的若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这里四周高山环绕,离海洋很远,湿空气很难到达。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灼照,空气干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
中亚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也是多沙漠的地方。那里常常有这种情况:天空在下雨,地面上见不到一滴雨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里的空气十分干燥,好不容易云层凝雨,它们还没落到地面,就在半空中被蒸发掉啦!这种 “高空下雨,低空无雨”的景象,人们叫它“干雨”。
北非的哈尔夫旱谷,曾经一连有八九年没下过雨。
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海一带,因为有寒流和从深海涌上来的冷水流的影响,又位于高山的背风带,因此,年平均降水量还不到3毫米,连年不雨也是常事。有趣的是,这里有个“观雨团”组织,可见雨是多么稀罕了。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1845年到1936年止,有91年没有下过雨,是世界的“旱极”。
沙漠地区由于干燥,至今还没有人定居下来。可是世界上却有着“不雨城”和几乎不雨的城市。
秘鲁的利马,一年平均降雨37毫米,下的都是一种蒙蒙的毛毛雨,叫“加鲁亚”。这种雨只能使大地稍稍湿润,而街道上从来不会出现一个小水洼。1949年4月,利马下了一次真正的雨,足足有一小时。人们惊慌地度过了这一次“灾难”。因为那里所有的房屋屋顶只是用来遮蔽太阳光的,不能防雨。雨的突然降临,使许多房屋的房顶都坍塌了,墙上的灰粉被冲掉,屋子里成了“游泳池”。
五、小结:看来雨既可以带来福泽,又可以带来灭顶之灾。只有了解雨,认识雨,才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雨的作用啊!
六、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1)一定要唤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感情共鸣。我们应想尽一切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热情。(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每一个学生都在全班面前汇报,也应该保证在组内有口语表达的机会。)(2)当学生在台上讲述或朗诵时,要强化他们跟台下学生的交流意识,不能自顾自地表演或“完成任务”。简单地说,最起码要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所讲的内容,要注意音量、语速、表达的清晰和生动。(3)如果学生查找资料困难,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强一些:由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然后讨论。
七、活动七:写作(布置作业)
雨是这样的多姿多彩,令人魂牵梦萦,你一定按捺不住,有很多关于她的话要说吧?那就把你的感受借助你的笔尖畅快地流泻出来吧。
1、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可按书上抓住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来写,抓住特定景物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诗歌不少于20行,童话、戏剧、散文、记叙文等不少于600字。写一篇抒情文章,不无病呻吟。
2、听 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限于文体的文章。
师点拨提示,再念范文《异乡听雨》,上面两题任选一题,作为家庭作业完成。
【活动反思】综合性学习同学们收集资料较好,准备充分,写作点拨到位,课后作文同学们能多角度写景,描写细腻,写出了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