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
学科
语文
所教班级
九2
上课时间
课 题
谈生命
第__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2、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课时重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2、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课时难点
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伴着优美动听的《春之歌》欣赏几幅画面: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破土而出并不断生长的小树。2、看到这些画面,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略。)师:生命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呢 世纪老人冰心以澎湃的激情和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壮美的生命之图,诠释了生命的真谛,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谈生命》(板书:谈生命)3、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冰心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2、思考: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3、小组合作探究、理清行文思路、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三、精读探究,合作学习1、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春水”和“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有怎样的特点?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明确:“春水”“小树”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期间顺利与曲折、幸福与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则显得平静而温柔一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长,期间经历无数的幸福、痛苦,时而顺利,时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于面对困难,正视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快乐时微笑,痛苦时亦能微笑,不屈不挠,奋斗不息。2、“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四、品读赏析,质疑问难(一)师:文章有很多精警语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几句?找出来,读后,谈谈感受。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二)生速读,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例: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层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生命的意义、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2.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是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语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喜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五、拓展延伸,巩固新知谈谈你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上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当堂达标训练(检测)题:你认为生命像什么?为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表达出来。
作业设计:A组: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B组: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1、学生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课内阅读到课外延伸阅读,从读到写,对“生命像什么”这样的形象表达方式有认知,有体验,通过仿写有所得。2、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得以落实。当然,这堂课也留有遗憾。具体表现为:1、课堂上女生比男生活跃,在调动男生参与讨论方面做得不够。我的调节课堂气氛之变术不够多,课堂上激烈的碰撞不够,思维的深度开掘不够。2、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