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4 08: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3、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1.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 《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4. 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箪(dān) 
蹴(cù)  苟(gǒu) 屑(xiè)兼(jiān) 丧(sàng) 弗(fú) 
乡(xiàng)妾(qiè)  辟(bì)
羹(gēng)2、学生自由朗读。三、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重点语句翻译: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⑧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二、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1、提问:看看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义”?(板书:舍生取义)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为什么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什么说理的方法?(板书:类比)类比说理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2、还有哪些句子强调了“舍生取义”的含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3、第一小节中这一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何不为也?”说的也是对待“生”与“义”的态度,大家看看,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板书:舍义取生)为什么要写“舍义取生”?(板书:对比)孟子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舍生取义”,同学们能否从正反两个角度,各找一个事实论据呢?4、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一个“义”字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的抉择,也不一定就是“生”与“义”,读课文第二小节,说说有可能是怎样的一种选择?(板书:利 义)写了对待“利与义”的不同态度?(板书:舍利取义 见利忘义)这个小节主要论述了当名利和义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要舍弃名利而选取“义”,大家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这个例子是作者为了论证的需要而假设的例子,所以,我们称之为“设例”(板书:设例)5、小结。三、精读课文,语言赏析: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四、拓展探究1、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谈谈你的理解。(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2、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3、
“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请根据下面一则孟子的语录概括总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4. 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生”还可以指什么内容?(生命、生存、名利、享受等。) “义”,还有哪些更丰厚的内容?(正义、道义、真理、信念、尊严、准则……)5、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五、总结升华同学们,因为心中有“义”,我们才能抵御诱惑;因为我们把“义”看得高于一切,我们才能舍弃名利甚至于自己的生命!愿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守住心中的“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六、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