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培养和提高学生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贞观之因、感受贞观之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
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本课集中讲述盛唐的政治。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会了解到唐太宗怎样治理国家,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怎样的局面。21cnjy.com
一、“贞观之治”
教师:1、写写唐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学生:618年;长安
教师:2、记一记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学生: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
教师:3、议一议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学生:(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3)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4、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21·cn·jy·com
学生:认识到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隋炀帝
教师:5、议一议以实物替代劳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学生:农民可以自己安排生产和生活,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教师:6、读读唐大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学生: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女皇武则天
教师:1、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姓名吗?
学生:武则天
教师:2、议一议郭沫若为什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学生:(1)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虽有弊政,但是瑕不掩瑜,作用是主要的,她是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www.21-cn-jy.com
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教师:1、记一记唐玄宗的姓名及统治前期主要年号。
学生:712年,李隆基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
教师:2、想一想杜甫的《忆昔》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状况?谁在位时出现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人丁兴旺、粮食充足、社会安定盛世景象;唐玄宗;(1)任用贤能;(2)重视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废除酷刑苛法;(5)倡导节俭。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
唐朝建立后,经过唐玄宗的治理,唐朝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唐朝近百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唐朝发展的黄金时期。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2016 厦门中考)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21教育网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2016 株洲石峰区月考)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2·1·c·n·j·y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1-4、CC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
选择题
1.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
A.隋、唐 B.宋、元 C.明、清 D.秦、汉21*cnjy*com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1-c-n-j-y
4.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由分裂走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21cnjy.com
5.电视局《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B.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
C.日本商人在长安市购买丝绸 D.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www.21-cn-jy.com
6.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来源:21cnj*y.co*m】
7.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A.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B.加强对吐蕃的管理
C.兴建佛寺,传播佛教 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出处:21教育名师】
8.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版权所有:21教育】
9.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1·世纪*教育网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1.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21*cnjy*com
12.“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赞颂的是( )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13.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教育网
14.史书记载:“帝治国,善纳谏,择善而从,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牛马布野,外户 不闭……”材料描述的是( )
A.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 B.“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的情景
C.孝文帝实施民族融合的改革 D.“贞观之治”的盛世21·cn·jy·com
15.如图所示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A. 《史记》 B. 《贞观政要》 C. 《三国演义》 D. 《本草纲目》www-2-1-cnjy-com
二、材料解析题(
16.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糓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和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请举出被他重用的一贤才。
(3)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尽入吾糓矣”中?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具体史实。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2·1·c·n·j·y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材料二“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材料三 著名谏臣**去世时,唐太宗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样的实质问题?为此,他又是怎么做的?
(3)材料三中唐太宗所重用的贤才是谁,除了他以外还有什么人在唐太宗时期受到重用?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答案
1.D 2.A 3.B 4.B 5.B 6.A 7.A 8.C 9.C 10.B 11.D 12.C 13.D 14.D 15.B
16、(1)重视人民的力量;贞观之治.
(2)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3)科举制度.
(4)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17、(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18、(1)既骄且逸.
(2)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等.
(3)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4)统治者要爱惜民力,重视发展生产;要任用贤才,善于纳谏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导入
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本课集中讲述盛唐的政治。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会了解到唐太宗怎样治理国家,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怎样的局面。
唐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国号:唐
一、“贞观之治”
1、写写唐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
唐长安城示意图
626年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即位 627年改元贞观
玄武门之变
2、讲讲玄武门之变的结果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在位
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 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2、记一记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3、议一议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3)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4、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认识到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隋炀帝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zhuó]升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房玄龄
579~648
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死后陪葬昭(唐太宗)陵。
杜如晦
585~630
唐初大臣。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
房谋杜断
5、议一议以实物替代劳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农民可以自己安排生产和生活,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
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
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
中华:指中原汉族
夷狄: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 — “天可汗”
6、读读唐大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总结:唐太宗治国措施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5.民族政策上: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
民族关系。
女皇武则天
(690~705在位)
二、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掌握大 权,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称“圣神皇帝”,国号周,史称:武周,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姓名吗?
2、议一议郭沫若为什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1)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虽有弊政,但是瑕不掩瑜,作用是主要的,她是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
宋璟
(663~737)
姚崇
(650~721)
武则天称帝后,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发现和提拔了姚崇、宋璟等有才干的人。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
武则天
墓前无字碑
高祖李渊
618~626
太宗李世民
626~649
高宗李治
649~683
睿宗李旦
710~712
玄宗李隆基
712~756
睿宗李旦
684
武则天武曌
684~704
中宗李显
683~684
中宗李显
705~710
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李隆基(公元685—762年),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之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他迫使其父禅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年28岁,在位45年,死后,葬泰陵。玄宗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在位前期,唐朝进入了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
1、记一记唐玄宗的姓名及统治前期主要年号。
712年,李隆基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
忆 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织不相失。
2、想一想杜甫的《忆昔》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状况?谁在位时出现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丁兴旺、粮食充足、社会安定盛世景象;唐玄宗;
(1)任用贤能;(2)重视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废除酷刑苛法;(5)倡导节俭。
课堂小结
唐朝建立后,经过唐玄宗的治理,唐朝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唐朝近百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唐朝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女皇武则天
“贞观之治”
板书设计
1.(2016 厦门中考)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C
C
巩固练习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2016 株洲石峰区月考)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