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14 16:49:00

文档简介

《明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21cnjy.com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www.21-cn-jy.com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出处:21教育名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
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明代的科学技术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秦长城图,教师提问: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王朝修过长城?
学生活动:1、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燕国修过长城。 2、秦朝修过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达辽东。 3、明朝修过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山海关。www-2-1-cnjy-com
那么明朝长城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第一篇章: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
师:人类的起源到底是怎样的呢?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给我们解开了谜底。
(一)人类的起源之说
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教师解说——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21·世纪*教育网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见第6张PPT。【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提问: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见第7张PPT。
学生活动: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师: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被世人称为“万里长城”。 见第8张PPT。2-1-c-n-j-y
师: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见第9张PPT。
教师补充: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见第10张PPT。
教师补充: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长城。长城上有很多垛口和高出城墙的方形敌台。长城中只有老龙头一段深入到海中。长城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历经200余年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见第11张PPT。21·cn·jy·com
课件展示:明代北京城——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紫禁城)四部分。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皇宫所在地——紫禁城。见第12张PPT。【来源:21cnj*y.co*m】
师:宫城又叫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位置,是一组设计严谨、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周围建有高达10米的红色宫墙,四周有护城河。见第13张PPT。
课件展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见第14张PPT。21*cnjy*com
课件展示: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见第15张PPT。
师:紫禁城里庞大的建筑群,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风格。紫禁城是世界最著名的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见第16张PPT。
师:承天门是皇城南端的正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见第17张PPT。
过渡:李时珍是怎样发现《本草纲目》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二篇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师:介绍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多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见第19张PPT。21教育网
师:《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成书时间是明朝。
内容:共收载药物1892种,新补入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96首。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2·1·c·n·j·y
地位: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见第20张PPT。
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译为日、英、德、法、拉丁、俄等文字,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生:猎取动物,从事采集。见第21张PPT。
第三篇章: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课件展示:介绍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生;约清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见第23张PPT。
师:《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见第24张PPT。
师:《天工开物》除文字叙述外,还配有100多幅插图,生动展示了工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刊印后,很快传到日本,并被翻刻流传。后又被译成法、德、英等国文字,受到各国的重视。见第25张PPT。
师: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又是怎样的呢?
第四篇章: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课件展示: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云扈,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不仅自学了农学,兵学,还虚心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数学、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与利瑪窦等人一起翻译了《几何原理》、《泰西水法》等,被称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成为中国五大农书中成就最大、内容最完备的巨著。见第27张PPT。
师:《农政全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全书共有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大项。有较强的科学性,对现在农业有较高参考价值。见第28张PPT。
师:说明利玛窦和徐光启——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农政全书》。见第29张PPT。
教师提问:明清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见第30张PPT。
学生分组回答:1、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2、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版权所有:21教育】
课件展示:取火种的方法,见第22张PPT。
教师明确: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他们取火种的方法有煤的自燃、雷电生火、偶然碰撞生火、森林自燃生火等,他们拾回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
师:使用火对北京人有什么意义呢?
课件展示:使用火的意义,见第23张PPT。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北京人可以用火烧烤食物;可以照明、御寒;可以驱赶野兽;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师: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和科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师: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
练习:
1.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21*cnjy*com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答案:D
2. 在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答案:C
3.连线: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天工开物》 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答案: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徐光启写成《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 思考题: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呢?中国的古典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1)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2)区别: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化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4、感情提升
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5. 布置作业
(1)制作明代的科学技术的大事年表(时间、人物、成就)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明长城介绍、修建原因、地位
1. 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
北京城介绍、地位
2.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明代的科学技术
3.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4.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二)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四)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四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学生问题回答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上台展示和回答问题时,有点放不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明代的科学技术》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下列有关明长城东西两个端点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2、.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 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21cnjy.com
3.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明朝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李春
4. 明朝时期丝织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5. 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千金方》
6. 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本书的作者是( )21*cnjy*com
A.李春 B.毕升 C.曹雪芹 D.宋应星
7.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8、.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二、填空题
1、明长城东起 ①___,西到__ ② _,蜿蜒6000多公里,气势磅礴,是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2、明城时,在 ①___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____ ②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3、 ①___(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他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27年著成____ ②__;
_ ③___是明末科学家 ④ _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__⑤_____官至礼部尚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___⑥ _。
三、材料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年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 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 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什么时期哪一城市的平面图? 请再举一例同时期的著名建筑。
(2)材料一中图二《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从该作品中能否看到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并说明理由。2-1-c-n-j-y
(3)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评价?其作品是一部怎样的巨著?
《明代的科学技术》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万里长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被世人称为“万里长城”。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万里长城的相关知识。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万里长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修建万里长城。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万里长城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成书时间是明朝。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C。21教育网
【点评】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相关知识。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政全书》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农政全书》。故选A。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农政全书》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较难,审题时需仔细审题,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万里长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修建万里长城。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万里长城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D。2·1·c·n·j·y
【点评】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鸭绿江;②嘉峪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万里长征的相关知识。
2、【答案】①秦长城;②紫禁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故宫的相关知识。
3、【答案】①李时珍;②《本草纲目》;③《天工开物》;④宋应星;⑤徐光启;⑥《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北京城;明长城。
(2)宋应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理由: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受值”的现象。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新补入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96首。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北京城——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紫禁城)四部分。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皇宫所在地——紫禁城。21*cnjy*com
(2)本题考查的发现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来源:21cnj*y.co*m】
(3)本题考查的是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新补入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96首。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1987年周口店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可回答所问问题。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8张PPT)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王朝修过长城?
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燕国
秦朝 临洮——辽东
明朝 嘉峪关——山海关
情境导入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长 城
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
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被世人称为“万里长城”
鸭绿江
嘉峪关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长城。长城上有很多垛口和高出城墙的方形敌台。长城中只有老龙头一段深入到海中。长城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历经200余年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
八达岭长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紫禁城)四部分。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皇宫所在地——紫禁城。
明代北京城
宫城又叫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位置,是一组设计严谨、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周围建有高达10米的红色宫墙,四周有护城河。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
紫禁城里庞大的建筑群,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体
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风格。紫禁城是世界最
著名的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
承天门是皇城南端的正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第二篇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多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时间:明朝
内容:共收载药物1892种,新补入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96首。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
地位: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译为日、英、德、法、拉丁、俄等文字,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第三篇章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生;约清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书影
《天工开物》插画
《天工
开物》
插图
《天工开物》除文字叙述外,还配有100多幅插图,
生动展示了工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刊印后,很快传到
日本,并被翻刻流传。后又被译成法、德、英等国文字,
受到各国的重视。
第四篇章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云扈,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不仅自学了农学,兵学,还虚心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数学、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与利瑪窦等人一起翻译了《几何原理》、《泰西水法》等,被称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成为中国五大农书中成就最大、内容最完备的巨著。


《农政全书》书影
《农政全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全书共有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大项。有较强的科学性,对现在农业有较高参考价值。
利玛窦和徐光启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想一想
  明清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和科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总结
1.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
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4.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明代的科学技术
明长城介绍、修建原因、地位
北京城介绍、地位
板书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 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练习
在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练习
人物与成就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天工开物》 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练习
思考题: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呢?中国的古典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区别: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化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制作明代的科学技术的大事年表(时间、人物、成就)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