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2 五柳先生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2 五柳先生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14 17: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陶渊明文体,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你了解什么是"传"吗?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记忆回放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指导: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 注音比赛宅( )边 因以为号焉( )
好( )读书 性嗜( )酒
辄( ) 吝( )情 短褐( )
箪( )瓢屡( )空 晏( )如
颇( ) 黔( )娄( )之妻
汲汲( ) 俦( ) 衔( )
觞( ) 无怀氏之民欤( )zháiyānhàoshìzhélìnhèdānlǚyànpōqiánlóujíchóuxiánshānɡyú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重点句子翻译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
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什么地方 姓名和表字 “以之为” 羡慕荣华利禄 就 处所、地方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很 领会、体会书中的意旨 特别爱好 亲戚、老朋友喜欢 这种情况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 译 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表承接 到、往 希望、愿望 竟不舍不得 周围环着四堵墙 空寂 阳光有时 就 有时准备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粗布短衣 打补丁 盛饭的竹器饮水用具经常稍微 安然自若的样子 表现 志趣 过完自己的一生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译 文
有时准备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附2 1、完成当堂练习一
2、背诵课文第一段
当堂训练课后作业 1、完成《课时达标》P64
2、熟背课文第一段。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翻译课文第二段。
2、积累文言词汇。第二课时赞 曰: 黔 娄 之 妻 有 言:“不 戚 戚于
贫贱,不 汲 汲 于 富 贵。”其 言 兹 若
人之 俦 乎?传记的评论性文字 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此、斯,这样 辈、同类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衔 觞 赋 诗 ,以 乐 其
志。无 怀 氏 之 民 欤 ?葛 天 氏 之 民
欤? 酒杯 使……快乐,形容词使动用法语气助词,吧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箪瓢屡空孔子赞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说说典故:关于“黔娄”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一些简单的特殊句式三读课文 研读赏析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描写、叙述——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五柳先生传》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传文,
一部分为赞语。 思考:
1、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五柳先生?具体内容是什么?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籍贯
姓字思想
性格志趣
爱好生活
状况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用词语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
读“ ”这句话,我看到一个 的五柳先生。
“闲静少言”:
一个 隐者风范 的五柳先生。 3、文中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语句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不汲汲于富贵。小结: 五柳先生是一个悠闲自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隐士的形象。四读课文 疑难探究作者与五柳先生的关系借五柳先生写自己。
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二、品味“不”字,了解人物。品读探究1、如何介绍自己的籍贯姓名? 借其宅边五棵柳树,便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不随世俗的品性。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2、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是?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⑴第一大爱好——“好读书”⑵第二大爱好——饮酒。⑶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⑴如何理解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的体现。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⑵他“嗜酒如命”,是否颓废消极?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更加令人钦佩万分。 ⑶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
说明什么?4、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说明了什么?“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含蓄地引用了古贤颜回的典故,写出陶渊明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的精神,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5、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6、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分别与上文哪些句子对应?
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不戚戚于贫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3、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气节叹赏,也使文章笔调诙谐,读来引人入胜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5、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   
对作客——
对家境——   
对著文——
对得失——   
对贫富——

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



传传文赞语名号来历:性格:生活:志趣: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安贫
乐道不慕
荣利洁身
自好照应:“不慕荣利”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课堂总结: 本文语言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之美,让我们陶醉其中。陶渊明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汲汲于富贵链 接 中 考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 B.好读书,不求甚解 ?? 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 C.便欣然忘食 ??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 D.因以为号焉 ??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B E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译文: ??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译文: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文章结尾“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
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希望人类社会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生活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知道;
休会.领会;
期望,希望
辈,同类。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A 6.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7.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8.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仕途失意,内心痛苦,寄情于酒
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
肯定。9.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10.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一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不求甚解 记叙???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11.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12.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13.《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2分)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4.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2分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增广贤文》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
  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路)
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
6、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曹植)
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不以穷变节,不以贱为志。(汉 桓宽)